消费日报网 > 热点聚焦

中原消费金融荣获“金牌普惠金融奖”与“最佳普惠金融机构奖项”

时间:2024-12-04 15:33:57 来源:消费日报网

  11月22日,由北京青年报组织推出的2024年第十七届财星榜榜单隆重揭晓,中原消费金融凭借其在践行金融为民的出色表现,荣获“金牌普惠金融奖”。

  据了解,财星榜作为国内金融行业中一年一度的综合性榜单,自2007年首次推出至今,始终聚焦从品牌、服务、产品、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为金融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与优秀个人,挖掘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5日,中原消费金融也荣获时代周报“最佳普惠金融机构”奖项。这两项荣誉的获得,无疑是行业对中原消费金融的高度认可与鼓励,也将激励中原消费金融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创新进取,为普惠金融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创新金融产品 践行“金融普惠大众”使命担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小微企业主、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群体。中原消费金融成立伊始,就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服务于传统银行难以触达的客户群体。他们的贷款需求多集中在日常消费方面且金额相对较小。为了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原消费金融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业务模式,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服务半径和服务模式,给社会大众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群体涌入城镇成为新市民。从新市民的特点看,由于个人信用信息缺乏、缺少有效抵押物等原因,能够获得的金融支持较少。为了给新市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衣、食、住、行、用的种种金融需求,切实增强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原消费金融持续加码,利用强大的科技能力,推出特色化的金融产品来支持其家庭消费需求。中原消费金融深度挖掘新市民数据,根据新市民的用户画像分析,建立新市民模型以及配套风险评估机制,找准新市民的需求偏好,让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原消费金融以普惠类消费信贷产品为重点,在新市民群体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平台创新消费金融服务,开发了三类新市民专属产品——新市民H5全流程产品、新市民微信小程序产品、新市民支付宝小程序产品,多渠道触达新市民,全方位满足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有效缩小了城乡、地区、行业之间金融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覆盖,践行着“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

  强化金融教育 以金融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

  金融来之于民,服务于民。多年来,中原消费金融秉持“金融为民”的理念,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推进“大消保”工作格局,坚持以依法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为目标,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同时,中原消费金融围绕金融消费者需求与用户体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核心点打造了严缜而完备的消费者服务体系,将中低收入群体视为最需要金融服务、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将金融消费者作为公司业务自主性的根基。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为切实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及风险防范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监管要求,中原消费金融以金融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连心桥 ”“向心力”,结合科技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走进乡村、社区、校园、企业等区域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特色教育宣传活动,打造全方位教育宣传的矩阵,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未来,中原消费金融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金融消费者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力度,保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秉持初心,在科技创新、融资拓展、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加稳健的步伐、更加积极的姿态,为更多的金融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