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热点聚焦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男性诗创作者占比六成

时间:2022-07-05 15:56:17 来源:消费日报网

       在快手,有众多热爱诗创作的人,致力于用诗记录生活——特别是中年男人,他们记录岁月变迁、人生变幻,以及那些在日常场景下难以言说的情怀与心气,已然成为原创诗创作的一股重要力量。

        如今,内容呈现的手段愈发新潮,诗这个古老爱好可能不再时髦,却因短视频平台焕发了生机——声画结合、图文并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年男人爱写诗?他们都写了哪些诗呢?

        诗,作为情感容器

        快手平台上的原创诗,无论体裁,都包含了大量对自然风物的吟咏——山川湖海、花鸟鱼虫,无不可入诗,从中亦可窥见中年男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以及背后的细腻情感。

        爱情与相思也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现年46岁的现代诗创作者胡顺礼(@胡顺礼抒情诗),从青年时代就常写爱情诗,最早的读者是其爱人。 

        他分享了和爱人在通讯不发达时的浪漫过往:“我刚开始处对象的时候,有一次突然有灵感了,但身上没有纸。就把烟盒打开放那儿写,写完之后就是一首诗,到邮局给她邮过去。那时候写诗大部分都是写信吧。”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对快手原创诗相关话题下的作品做了简单的脱敏分析,广大中年男性诗创作的偏好用词中,透着股归隐山林或大隐于市的劲儿——“坎坷”“寒江”“苍茫”“落日”“逍遥”……

1.jpg

        除此,人世浮沉、怀古咏今、送别怀乡,都能成为中年男人创作诗的情感动因。其中,最情难自抑的,可能源自下班后的一顿酒。

        当然,也不乏紧跟时事的诗创作。

        尽管万物可入诗,但在中年男人的创作中,鲜有钢筋混凝土等“城市景观”。现实太硬朗,而诗则像一个无所不包的容器,足够柔和。

        诗创作不拘于学识高低,但在技巧和意境上,仍有高下之分。

        创作自由度最高、数量最多的“体裁”,可能是即兴而作的打油诗。在快手,打油诗承载着很多创作者的即兴表达,他们会在短视频封面直接标注“打油诗”。

        这些打油诗就像创作者的vlog,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是独乐乐,也是众乐乐,有随性也有机锋。

        比如快手用户@~凡了哥~,他的工作、生活主要在辽宁农村,打油诗的创作主题几乎涵盖了所有日常见闻与工作感受——当日天气、工作内容、是否顺利、辛不辛苦,都浓缩在二十八字中。偶有艰难或不顺,一首诗调侃过后,又是新的一天。

        还有一些创作者更喜欢现代诗。

        胡顺礼的诗启蒙源于一本诗集。1993年,他上初二。“同学有一本汪国真的诗集,我们那时候都借着翻阅、摘抄……觉得他的诗特别青春、向上、积极。”此后,他还受到同时代畅销诗人席慕蓉的影响,创作里也会出现戴望舒诗的意象。

        如果诗创作的路上也有打怪升级的话,对现代人来说比较难打的怪则是仿古诗的创作。

        然而,不要低估广大诗爱好者的能力和热情。在快手,不乏不断学习格律、提升创作能力的诗创作者——平仄只是入门,中华新韵、词林正韵、平水韵等押韵规则亦得心应手,更有能力者,热衷于限时作诗作词。本为抒情创作,亦玩出了古风!

        快手上的诗创作全貌:月、春风、山、花、雨、雪,都是诗创作中高频出现的自然意象;非自然意象则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摇摆;“相思”勇夺情感类高频词断层第一;时光的变换与流逝也是亘古不变的诗主角。

        热爱写诗的,当然不止中年男人。

        从快手上原创诗相关话题作品分析中可以看出,男性诗创作者占比六成,人均作品量约为女性的1.5倍。80后是快手原创诗的中坚力量,但60后在人均作品量上“一骑绝尘”。

        地区分布上,北京用户最爱发表原创诗,陕西、湖北的用户分列二、三位。

2.jpg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青年与中年的诗创作有什么不同?

       以快手男性诗创作者为例,40-49岁的人均作品量显著高于20-29岁。20多岁的男人,正在“爱情”和“自我”间来来回回;40多岁的男人呢?则多了“故人”和“旧梦”。

        中年人在写诗领域“独领风骚”不是没有理由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曾有一阵诗热潮。

        彼时,正是当下中年男人的青春时代——文学、诗还未被束之高阁,大批青年热衷翻阅大部头著作。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的中年原创诗,或许就是当时“文史哲”热的余温。你以为他们创作诗只是附庸风雅,可他们对诗可能是真爱。

        这种热爱,如今甚至令人羞赧——“(别人)说你四十多岁了,还写感情诗、爱情诗,就感觉有点好笑,感觉不是你这个年龄段应该写的东西了。”胡顺礼说。

        但是对胡顺礼来说,“(写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的娱乐。有时候你写完一首诗,(哪怕)特别小的,也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和他抱有同样情怀的人不在少数。身为女性的张翠英(@张翠英185)也经历过那个年代,她自幼喜欢文学,高中毕业后因忙于生计无暇创作。2019年,她借由快手平台开始诗创作,至今已有1000多个作品。

        由于短视频平台提供的便利,越来越多人拾起了年少时的文学梦想,给自己当年的热爱一个交代。这群人通过诗在快手相遇,又合力将这个爱好扩展成群体记忆的文艺复兴。

        另一方面,快手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个小诗坛,活跃的社交属性,让每位诗创作者都不再孤独。这种正反馈,刺激着普通人文化基因里的诗兴,大家持续记录生活和心境,用诗的、或类似诗的方式。

        诗创作与互动会对人产生正向激励,即使面对困境和苦闷,亦能继续乐观生活。

        快手用户孙祥龙(@���龙行天下原创诗)生于1980年代,因脑梗造成右侧肢体偏瘫,曾有一段消沉岁月。后来他开始诗创作,通过语言把经历和情绪表达出来,不仅释放了压力,也感染了众多网友。

        曾有一位粉丝,也是残障人士,看到其诗作后得到很大鼓励,后来两人常通过私信交流。“因为他们(粉丝)比较支持我,我就对生活更加有信心了。同时我也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孙祥龙说。 

        有时候,他也在诗里发发牢骚——“我有一首诗是关于友情的,我全身心付出了,然后他没有什么回应……我没直接跟他说过,只是作这首诗发布到快手上,我估计他能看到,看到之后也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难以言说的情绪,通过诗得以委婉表达,这么古典的沟通方式,也让人变得可爱起来。

        当然,有的负面情绪,中年人甚至不方便在诗里言说。

        2019年起,张翠英开始在快手发布诗。谈到诗内容时,她说“不喜欢写一些生活辛苦方面的”。

        刻意回避是有理由的——她曾因听到一首唱世间辛苦的歌,回忆起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创作了一首慨叹生活不易的诗。但大姐看了之后担心她出了什么事,“我解释自己真的没事,大姐不相信,以为我在逞强,一下子就哭了。这之后就少写(辛苦)了”。

        在快手,诗创作者及作品、粉丝评论也有着性别差异。以40-49岁的群体为例,男性的人均作品量显著高于女性,偏好用词整体上更为清冷,而同年龄段女性的偏好用词则更为柔和。

3.jpg

        就像一段长跑。 

        中年男人已经过了精力最旺盛、最激情澎湃的时候,却身处人生最需要耐力的时期——工作、应酬、带娃、养老,他们在不同场所、不同角色间奔波忙碌,生活有了固定节奏乃至模式化的流程。

        但在忙碌间隙,他们突然停了下来、拿出手机,或许看到了一处风景,或是突如其来的一点惬意,于是写下了诗句。

        他们分布在各个地方,在城市的缝隙中,在乡村的泥土里,散播一点奢侈的诗意;而这些“诗意”们,又通过快手汇聚在一起,打开了更多可能。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王铁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