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热点聚焦

工信部倡导鸿蒙发展 鸿蒙生态从“企业布局”跃升“国民级行动”

时间:2025-04-24 21:23:32 来源:消费日报网

在4月18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鼓励各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开源、贡献开源、使用开源,加快打造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软件生态。”鸿蒙生态的发展已从企业战略层面提升至国家行动层面。

未命名.jpg

这一政策信号,无疑为鸿蒙生态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激活了鸿蒙千亿赛道的无限潜力。工信部此次明确表态支持鸿蒙生态建设,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驱动,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资金与资源倾斜 夯实生态底座

继华为宣布“耀星计划”投入70亿元激励开发者后,工信部提出“强化优质电子信息软硬件供给”,计划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并支持开源鸿蒙(OpenHarmony)在能源、金融、医疗等18个垂直领域的深度定制。

而在此之前,全国10余个省(市)以“真金白银”的鼓励,出台开源支持政策,通过技术改造、创新产品推荐等方式推动开源项目孵化和商业化。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提供最高3000万元研发支持,并对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适配认证等环节给予阶梯奖励;长沙经开区对开源技术发展给予明确支持,对首次通过认证并上架的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多地还针对芯片适配、技术培训等环节提供专项补贴,降低企业参与门槛。

图片2.png

如今,国家层面的明确表态与地方政府快速响应形成合力,一波接一波的政策红利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推动了鸿蒙生态的快速发展。目前,开源鸿蒙(OpenHarmony)生态边界持续拓展,社区共建单位超70家,先后落地“矿鸿”“电鸿”“移鸿”“警鸿”等系列产品,搭载设备数量超过10亿,助力能源、金融、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加快构筑万物互联的数字底座。

图片4.png

开源生态与行业定制化 打开长线增长空间

开源是鸿蒙生态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2025年,鸿蒙生态正朝着“10万个应用”的目标迈进,其繁荣离不开丰富、完善且安全合规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支持。

2024年底,已有超过500个SDK完成了HarmonyOS NEXT适配,160多个SDK已上架鸿蒙生态伙伴SDK市场,700多个SDK正在加速适配,覆盖21个领域,58个子类。在鸿蒙生态的SDK适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时,华为推出“SDK生态繁荣伙伴支持计划”,为有意开发鸿蒙生态伙伴 SDK 的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提供包括技术支持、商业创新、开发者扶持基金、生态营销在内的多维度资源保障。

图片5.png

在消费端,问界M9车机等案例验证了跨终端协同的商业价值;在产业端,南方电网“电鸿”系统提升电力运维效率80%,苏州水利防洪调度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工业互联网场景的深度渗透为B端市场打开了万亿级增量空间。

事实上,开源模式不仅降低技术门槛,还推动“技术平权”,吸引全球700万开发者参与共建,鸿蒙原生应用开发、SDK适配等岗位成为就业热点。例如,北明软件、软通动力等企业组建专职团队,并通过HarmonyOS高级认证强化人才储备。

总的来说,鸿蒙生态的繁荣需要开发者、厂商、用户及政策的共同推动,其溢出效应将重塑数字经济格局。一方面,开源将为鸿蒙生态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产业链投资机遇也将从短期适配向长期开源深化,形成“短看适配、长看开源”的投资格局。

共建鸿蒙生态 共享数字未来

当下,工信部鼓励各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开源、贡献开源、使用开源,这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的建设。在福建,超百款政务、金融应用已“鸿蒙化”,实现跨设备高效办公;在深圳,全国首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落地,推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场景落地。在区域实践中,鸿蒙生态已展现出强大的经济赋能效应,从应用改造到场景落地,鸿蒙生态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助推力量。

而鸿蒙生态的终极目标不止于此。工信部计划2025年发布10项鸿蒙团体标准,推动其纳入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国家标准体系,争夺全球物联网话语权。若能在2025年实现15亿装机目标,并打通国际标准壁垒,鸿蒙或将成为继iOS、安卓后移动操作系统第三极,并为全球物联网规则提供“中国方案”。

在这场生态革命中,政策红利、技术革新与市场热情形成共振,鸿蒙生态的15亿装机目标与万亿级市场空间已清晰可期。唯有共建共享,方能在这场生态革命中赢得先机,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开放、协同、创新的数字世界。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暴梦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