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糖价上升,专家称:
本报讯 (实习记者 闫 利)5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进口糖7万吨,同比下降82.3%,进口金额为2.6585万元;1月—4月我国累计进口糖102万吨,同比减少24.9%,进口金额为3.28746万元。
记者注意到,根据国内国际食糖市场的变化,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在5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中表示,2022/23年度我国食糖生产全部结束,食糖产量小幅调减至896万吨;食糖进口成本持续上涨,国内食糖均价上调至6150元/吨—6550元/吨。本月预测,2023/24年度,甘蔗面积保持稳定,甜菜种植面积减少,糖料种植面积持平略减;土壤墒情向好,糖料单产提升,食糖产量预计1000万吨;食糖进口量保持稳定,消费量略增至1570万吨。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期货方面,截至5月19日,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为25.8美分/磅,较5月12日收盘价下跌0.4美分/磅,跌幅1.53%。伦敦白糖8月合约收盘价为709.9美元/吨,较5月12日收盘价下跌4.9美元/吨,跌幅0.69%。郑糖主力SR2307收盘价为6865元/吨,较5月12日结算价上涨30元/吨,涨幅0.44%。在现货方面,5月19日,我国白砂糖主产区均价为7092元/吨,较5月12日报价上涨45元/吨,涨幅0.64%;主销区均价为7568元/吨,较5月12日报价上涨190元/吨,涨幅2.58%。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表示,过去一周,国际糖价前低后反弹,上半周主要受到巴西公布的4月食糖产量数据影响,数据显示甘蔗入榨量及单产均有一定幅度增加,且食糖产量大幅增加,但目前巴西可供出口量仍偏少,当前其港口主要以装载运输大豆及玉米为主,可供装载原糖的泊位有限。国内糖价持续上涨,市场预期我国食糖存在巨大缺口,后期会大量进口巴西食糖,在该因素影响下,会出现原糖价格回落后再反弹现象。国内市场终端除了每次回落适当构建一些库存外,也需要考虑积极寻找替代品,当前玉米价格不断走低,淀粉糖具有极高的价格优势,在不改变产品质量情况,增加淀粉糖或其他代糖可有效降低原料成本。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