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讯 (实习记者 暴梦川)乳制品作为一种营养补充来源,对促进儿童营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奶类富含钙和优质蛋白质,增加奶制品摄入对增加儿童骨密度有一定作用”“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最佳食物来源”“把奶制品当作日常膳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市场上不乏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乳制品,各乳企也在不断拓展、升级儿童乳制品,迎合着消费的需求。不过,在前不久举行的“乳品营养与儿童健康论坛”上,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指出,科学食用乳品可以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减少儿童营养不良、预防慢性疾病发生,但儿童乳品消费存在明显城乡差异,尤其是农村地区儿童乳制品消费还存在误区。乳制品在儿童营养改善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是当前儿童食物消费中突出的短板。
一直以来,受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城镇与农村的人均奶类消费量差距非常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奶类产品消费量为17.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为7.4千克。这样的差异在儿童乳制品消费中更加明显。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城市3岁至5岁、6岁至11岁、12岁至17岁儿童每天平均乳品摄入量分别为82.6克、97.2克、90.6克,分别是农村相应年龄儿童的2.0倍、2.1倍、1.5倍。《中国初中生和高中生牛奶和牛奶制品消费量(2016—2017年)》显示,农村仅有11.5%的中学生达到了推荐量,低于城镇中学生的22.7%。
受制于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重要性依然缺乏足够的认知,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含糖乳饮料、乳酸菌等可以替代乳制品的认知误区,而生产资源不平衡、乳制品销售渠道不畅通等也是造成差异化的因素之一。
如何消除城乡差异,补齐儿童乳品消费的短板?
陈萌山认为,在供给侧方面,要建立营养导向性乳品加工体系,加大对儿童乳品营养基础研究,优化乳品产销利益链接与区域布局,着力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引导乳品企业增加养殖环节投入,提高自有奶源比例。在消费端方面,各界要加强乳品科普宣传,科学引导儿童乳品消费,让家长正确认识到乳品的营养价值。通过政府补贴,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提高“学生饮用奶”的补贴标准。同时,相关部门要推进消费者喝奶向吃奶转变,提高儿童乳品消费水平,引导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优化乳品结构和加工工艺,增加儿童易于接受的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更好满足儿童乳品多样化需求,促进儿童乳品消费水平提升。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