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进行南极长城站卸货作业(2月14日无人机照片)。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2月15日零时10分(当地时间14日12时10分)完成南极长城站卸货任务,离开长城站附近海域,驶向正在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华社“雪龙2”号2月15日电(记者刘诗平)“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15日零时10分(当地时间14日12时10分)完成南极长城站卸货任务,离开长城站附近海域,驶向正在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
长城站是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继中山站之后到达的第二个南极考察站。北京时间2月7日,搭载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部分队员的“雪龙2”号自南非开普敦港抵达长城站附近海域,为长城站带来236吨物资,其中油料160吨、其他物资76吨。
受水深条件限制,“雪龙2”号在距离长城站约2公里处抛锚,依靠吃水浅的橡皮艇拉着驳船往返船和站之间运送货物。受风、浪、雾和潮位等影响,船、站之间的海上交通不时被阻断,工作人员们抓住每个有利的卸运海况窗口,最终顺利完成卸货任务。
科考队员将装有长城站废弃物的集装箱运至船上,带回国内处理(2月8日无人机照片)。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2月15日零时10分(当地时间14日12时10分)完成南极长城站卸货任务,离开长城站附近海域,驶向正在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从船上卸运236吨物资到长城站之外,我们还把长城站站区清理的建筑废弃物、考察站运行遗留生活废弃物等10个集装箱运至船上,带回国内处理,更好地保护南极环境。”负责组织卸货的“雪龙2”号大副张旭德说。
“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说,“雪龙2”号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维多利亚地的罗斯海新站。“雪龙2”号按逆时针方向航行,经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和罗斯海,计划25日抵达,接上在新站建设与科考的21名队员,经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补给后回国。
1985年2月建成的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设立的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正在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科学考察站。
“雪龙2”号进行长城站站用燃油卸运作业(2月13日无人机照片)。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2月15日零时10分(当地时间14日12时10分)完成南极长城站卸货任务,离开长城站附近海域,驶向正在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科考队员在长城站卸货(2月8日摄)。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时间2月15日零时10分(当地时间14日12时10分)完成南极长城站卸货任务,离开长城站附近海域,驶向正在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