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黎族打柴舞竹声清脆、海南八音曲调悠扬,非遗巡游点亮商圈夜空;草编体验指尖翻飞、椰雕教学匠心流转,老街巷陌迸发文化活力……近年来,海口市聚焦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积极探索“非遗+消费”融合模式,通过打造特色活动、焕新商业场景、强化政策支持,让非遗在现代商业空间焕发新生,既丰富了市民游客文化体验,也为文旅消费注入强劲动力。
多元活动搭台:非遗“出圈”带火文旅消费
今年8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期间,海口以非遗为核心打造多场文旅盛宴。七夕当晚,“非遗无界・青春同行”非遗巡游在FUNBAY自在湾启幕,黎族歌舞、琼剧、海南公仔戏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连续3天在骑楼老街、东坡老码头等多地巡演,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热闹的活动同步带火周边消费:黎族织锦纹样饰品成文创店热门商品,咖啡馆、特色餐饮门店人气爆棚,不少游客像四川游客王希雯一样,既收获非遗体验,又选购特色伴手礼。
欢乐节期间,东坡老码头的竹竿舞大赛同样精彩纷呈,海南、云南、贵州等地团队同台竞技,展现多民族文化风情;海口儿童戏剧嘉年华上,“有光戏剧”团队带来融合非遗与传统戏曲的《十二时辰——生肖》系列剧目,在孩子心中播下非遗传承种子。据统计,欢乐节期间海口九大商圈总人流量达1300万人次,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老街场景焕新:古韵新潮碰撞消费火花
在海口骑楼老街,非遗元素与现代商业的融合随处可见。YIYO海南非遗艺术馆通过非遗展示、民俗场景还原,搭配互动课堂与亲子活动,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今年8月,龙华区“书香非遗——匠心共读”手作读书会在此举行,老师讲解东山草编文化价值并现场教学,参与者指尖翻飞间将草绳化作精美作品,市民吴女士直言“既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又传递文化知识”。
升级后的海口非遗展示馆更是实现“只能看”到“可以买”的转变,椰雕、黎锦、草编等非遗项目通过实物、数字多媒体呈现,游客既能观赏传承人技艺,也能选购非遗手工艺品。琼山区府城地区则通过民俗活动升级激活消费:元宵换花节升级为换花艺术周,新增游园雅趣、折青礼等互动项目,既提升参与感,也助力打造文化IP,推动文旅融合。
政策助力融合:长效机制推动消费升级
“非遗+消费”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海口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海口出台多项促消费举措,构建“政府+平台+企业”联动机制:发放消费券、举办主题活动,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1.56亿元消费券,带动消费21.72亿元,举办超800场促消费活动;鼓励商圈创新“非遗+”模式,龙湖海口天街春节非遗庙会、友谊・阳光城黎族长桌宴、观澜湖电影公社非遗打铁花等特色场景,让非遗成为商圈“流量密码”。
数据显示,今年1-7月海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00.51亿元,同比增长12.7%,彰显“非遗+消费”模式的强劲带动作用。海口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非遗+”与“节日+演艺+赛事”结合,打造“四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的促消费长效机制,让非遗更好融入商业场景,为海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业内专家指出,非遗的“出圈”在于实现创造性转化,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化体验的需求。未来海口需进一步深挖非遗内涵,开发创意IP、沉浸式体验等多元业态,推动“非遗+消费”从观赏性向参与式、体验式升级,让非遗真正成为城市消费的特色标识与增长引擎。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