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海南播报 > 旅文海南

海南陵水打造疍家文化旅游区 将成海南文化旅游新亮点

时间:2023-10-16 10:14:21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 □ 罗朴华 申军 吴坤霖)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已结束,海南旅游开始进入秋冬旺季。人们越来越发现,一直作为海南游招牌的椰风海韵,热门三亚已非必追的目的地,形式多样的体验游在岛内多点开花,凸显“文化+”“生态+”“非遗+”“乡村+”等旅游特色,旅游消费场景创新比比皆是。海南游的概念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全域旅游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众多的海南旅游体验中,位于海南陵水的“海上村庄”疍家部落正在成为国内游客追捧的热门。

疍家0-0.jpg

陵水新村港疍家渔排

  祖祖辈辈生活在疍家渔排上的疍家后生李小龙对记者说:“不少到三亚旅游的游客慕名而来,干脆住到我们的渔排上来了。举家来的不少,有的一住就是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回头客不少。”一位来这里住过的上海游客留言说:“以前这里是一橹摇不尽疍家人的岁月沧桑,现在这里是一个港湾盛不下的诗和远方”。

疍家0-0-1.jpg

陵水新村港疍家渔排

  “海上村庄”书写着独特的疍家文化历史

  “海上村庄”疍家部落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新村港的海面上,与著名的南湾猴岛等景区相邻。新村港港内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港口外窄内宽,东西两面有南湾半岛环抱,港内风平浪静,避风条件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新村镇是目前海南全岛疍家人聚居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约有3000多户1.5万人。

  新村港也是海南疍家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疍家部落”,港内有渔排456户、船舶1400余艘,有5000余人常年生活、生产在海上。这座“海上村庄”是一道壮观而又独特的风景线。

疍家0-2.jpg

疍家“”海上村庄

  新村港是大海的一角,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疍民却用千百年向海而生的奋斗历程在这里书写下一部丰富而生动的海洋文化人文历史。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疍家人”、“疍家文化”都是比较陌生的概念。人们也并不知道,长年累月生活漂泊在海上,有着海上“吉普赛人”之称的疍家人,曾经差点就成了中国的第五十七个民族。之所以取名为“疍”,是因为水上人家常年漂泊海上,在风浪面前无依无靠,生命脆弱如鸡蛋,故称为疍家。

  《海南疍家人》一书中提到,海南疍家人自秦汉时期从东南沿海迁徙而来,聚居在渔业资源丰富的海湾滩涂,造舟为屋、傍海而居,随鱼虾汛期迁移各处港湾,采珠拾贝、撒网垂钓、耕海谋生。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疍家人已分布在海南各处港湾,有些会随季节更替,在岛屿东北和东南沿海一带来回迁徙。

疍家3.png

疍家渔排上餐厅工作人员

  解放前,疍家人没有田地,不能上岸居住,不能与岸上人家通婚,不能读书识字,科举名册没有“疍民”,也不能编册入户。新中国成立后,疍家人的民族成分划属汉族,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文化特征也与岸上居民逐步融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域生态整治的需求,不少疍家人转产转业,却仍旧牵挂着疍家情。

  在延续了数千年的农耕国度里,世代生活在海上的疍家人形成了区别于陆地的习俗,以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生存方式,留下丰富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疍家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咸水歌,艇仔粥,疍家服等,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目前绵延新村港的疍家鱼排景观,正是一座立体的疍家文化博物馆。一些来到疍家渔排体验过的游客说,这里的疍民,才是真正大海的儿女。

  作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陵水疍家渔排是海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也是陵水八景之一,当地有“不到疍家渔排,就不算真正到过陵水”之说。

疍家4.png

疍家渔排上微型博物馆里的疍家文化展品

疍家5.png

疍家渔排上微型博物馆里的疍家文化展品

疍家6.png

疍家渔排上微型博物馆里的疍家文化展品

  神秘疍家已成海南文旅打卡新热门

  在新村港竖着的巨大“疍”字招牌前,一位皮肤黝黑脸庞刚毅俊朗的疍家青年男子驾驶摆渡船前来接记者。一路上他话不多,娴熟自如地驾驶着摆渡船在密密麻麻的鱼排间穿梭而过,把记者带入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海上部落”,新奇、震撼之感油然而生。

  疍家渔排是用一条条木板拼接成框架纵横交错,浮在海面上;互相交错的木板形成浑然一体的合力,让成片的鱼排成为一个稳固的整体;海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数百个船屋,一个个渔排网箱呈网状相连,网格间搭着的一栋栋木制房子;船对船、屋连屋,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如同一座绵延海上的城池。

  海上疍家的魅力在于它“立足”于大海上的独特性和规模成片,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景观。海上疍家一直以来“游离”于国内内陆人的视线之外,默默无闻。如今,疍民神秘的生活家园,成了新文旅时代人们探索体验海洋文化的一个新热点。

疍家7.png

摆渡客人的疍家小伙子

  疍家后生李小龙带记者参观了疍家渔排,详细讲解了疍家独特的历史文化。李小龙是土生土长的疍家人,现任青燊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公司就设在海上渔排上,经营疍家民宿和餐饮。他说,不论是民宿还是餐饮,都是疍家文化风情的载体,与岸上的那些民宿和餐饮美食体验有明显的区别。海上渔排是李小龙童年最深的记忆;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把疍家的精神和文化宣传出去,发扬光大。

  在李小龙眼里,疍家独特的渔牧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海南的特色文化,它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与大自然搏斗的智慧财富不应该沉默在这里。李小龙是疍家返乡创业,支持建设家乡的有志青年中的一员。他坚定地说:“疍家文化和奋斗精神总要有人传承去发扬,我要在这里继续扎根把这件事做下去。”瞅到商机的李小龙,在政府和专家的帮助下,在海上渔排经营起了民宿和特色参餐饮。

疍家8.png

李小龙讲解疍家历史文化

  “现在节假日来疍家的游客更多了,民宿供不应求,尤其是到三亚那边旅游的国内游客,不少被吸引过来。”李小龙说,海上“渔家村庄”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让新村港成为当下大都市人向往的“海上田园”。“疍家人从小生活在渔排上,头上是蓝天,脚下是海水,我们的童年是海水泡大的,每个人从小就是海里的游泳高手,养成了胆大敢拼的性格。”

  建在渔排上的疍家民宿造型独特,以船型屋为主。在民宿的旁边,李小龙还建了微型疍家博物馆,里面陈展着收集来的疍家文物,以及记录疍民生活的珍贵照片和文字。

疍家9.png

海上船型屋民宿

疍家10.png

海上船型屋民宿

  陵水疍家渔排协会会长、海上民宿负责人郭玉光向记者介绍说,国庆假期期间,新村港疍家民宿价格根据不同房型从1380元到1880元不等,民宿房间一直一房难求;长假之后一段时间的预订率也达到了80%。“越来越多游客想来体验一下我们疍家文化和疍家人的生活方式。”郭玉光说,“我们还准备在民宿中心广场两旁搭建‘水上学堂’和‘水上婚船’,并定期展演,重现疍家婚礼和教育的场景,展示原生态、丰富多彩的疍家文化,增添民宿吸引力。”

  在乘着摆渡船参观疍家渔排时,不少国内游客乘船来往于渔排间,互相拍照打招呼,有的游客兴起还喊起了号子唱起了歌,仪式感满满。体验式旅游给人精神上带来的愉悦,是一种久违了的撒欢和释放。新村港”海上疍家“,让游客真正触摸到了大海孕育的人文之美。

疍家11.png

陵水疍家渔排协会会长、海上民宿负责人郭玉光

  曾经的沧桑岁月成就现在的诗和远方

  疍家文化的魅力正在通过多方面的传播为世人所熟悉和向往,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也被一波又一波的游人从这座“海上村庄”里体验出来。一位带着家人在疍家渔排上度过中秋和国庆的游客感慨地说,”住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了海洋的诗意。尤其在晚上,看着海上明月和天空,脚踩着渔排,吹着海风,喝着美酒,吃着小吃,那种诗意的感受非常强烈,不由得想说几句、唱几句!“

  一位有才网友发文感慨,在疍家渔排,古人诗词里描写的那种美景和感觉都来了,像李白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的”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黄遵宪的”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苏轼的”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等等。

  如果没有疍家渔排,没有疍民世世代代用智慧和汗水的积累,就没有今天新村港赐予游客的灵感与感慨。真正的诗和远方不是大自然单纯的颜值展现,而是融合了人类沧桑历史文化的婉约与壮美。

  作为疍家渔排的另一个不得不说一说的特色,就是这里的疍家特色餐饮。看到布满渔排的新村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海鲜美味。对,这里的海鲜都在脚下的渔排里,随吃随捞,站在渔排上看捞海鲜就已经足够诱人,那接下来”坐在大海上“吃海鲜更是风味独具了!因为特殊的生活习性,常年以大海为基地,捕捞各类新鲜海产为生,疍家人形成了据时令择海产,兼以极简烹调之法,以突出食材本味为先的疍家菜系。

  当地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春蝙秋鲤夏三黎,冷鲸热鲈冬至鳝”,这句话印证着的恰是疍家菜讲究“不时不食,不鲜不食”的特点。许多游客为疍家特色美食气鼓鱼粥而叫绝,它被誉为”天下第一粥“。在疍家渔排,不仅用餐环境与众不同,可见蓝天白云,可听碧水涛声。而且海鲜的味道也比别处更加鲜美,因其海鲜均为“就地取材”,素有“漂浮美食岛”的美誉。

  疍家文化旅游区呼之欲出

  在持续的投入和建设中,新的文旅看点和体验点不断被开发和打造出来,以文化为内核的海南全域旅游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海南陵水正是看准了这一大势,正在大力推进建设以疍家文化为核心的疍家文化旅游区。

  9月22日,位于陵水新村港附近的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正式开馆,成为陵水建设疍家文化旅游区的标志性工程。海南疍家博物馆位于在陵水新村镇潟湖水岸,外形形似“疍家帽”,这是我国首个以疍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这个国庆黄金周假期,疍家博物馆已成了海南旅游的热门打卡点。开馆以来已接待近两万名游客,让更多人了解了海南疍家文化。

疍家13.png

9月22日,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正式开馆

疍家14.jpg

海南疍家博物馆外景

  疍家文化旅游区建设,是陵水县委、县政府立足海南自贸港发展大局,围绕“2+7+3+N”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而推进的重要项目之一,是陵水提质升级传统旅游业当中的一台“重头戏”。项目以点带面,整合南湾猴岛、南湾村、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等资源,推动疍家文化的传承、保护、融合和发展,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将疍家文化旅游区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共生的人文经济创新区。深入挖掘疍家文化内核,打造集生产、交易、文旅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创类渔港;使疍家文化旅游区成为海南文化旅游新标杆、新亮点。

  为加快推进疍家文化旅游区建设,陵水已成立疍家文旅区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一办四组”推进机制,包含新村镇域城市更新改造、交通组织优化、环湖旅游带打造、渔港码头总体改造及潟湖水上提升等多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疍家文化旅游区建设不仅仅是旅游,而是通过旅游带动多行业共同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区域发展,而是要打造一个新型的旅游与文化艺术相生相容的区域。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市场管理水平,提高游客体验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陵水正在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严管重罚旅游市场“以次充好、缺斤短两、欺客宰客、环境卫生脏乱差”等违法违规行为,为疍家文化旅游区建设赋能添彩。

  今年下半年,陵水还通过开展整个疍家文化旅游区的环湖带项目设计大赛,举办疍家渔排微改造的项目设计竞赛,举办疍家文化节,全力推动疍家文化旅游区成为集疍家文化展示、疍家文化体验、疍家文化旅游的人文经济区。

疍家16.jpg

从南湾猴岛空中索道上俯瞰疍家渔排和新村港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郑红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