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海南播报 > 旅文海南

海南东方解锁“旅游+”多业态 一季度接待游客135.75万人次

时间:2024-04-22 12:38:04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坐落在花海之中的花梨博物馆,有数千件稀有的海南黄花梨珍品;日落、海滩、灯塔等构成了一幅鱼鳞洲独特的天然画卷……近年来,海南省东方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旅游产业勃发新活力。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东方共接待游客135.75万人次,同比增长30.3%;其中,接待过夜游客81.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7%;接待一日游游客53.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2%。实现旅游总收入15.08亿元,同比增长40.7%。

  这是日前记者从东方有关部门获悉的。东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是东方推动“旅游+”多业态发展,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的生动体现。

1.png

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东方融媒体中心供图

  “旅游+康养”游客沉浸式体验海南黄花梨文化

  “博物馆珍藏了花梨木做的椅子,还有稀有的海南黄花梨珍品,让人不虚此行。”近日,游客李世宁到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游玩,在品尝花梨茶、泡温泉后,由衷发出称赞。

  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以花梨元素为主题,是集山水观光、文化品鉴、生态休闲、绿色康养为一体的景区,围绕林间的花梨温泉,开发了花梨谷民宿,还有七彩花海、新科技鸟巢黄花梨树、黄花梨博物馆、孔雀园、萌宠天地、野菜谷等旅游活动项目和互动体验产品。

2.png

海南黄花梨博物馆。东方融媒体中心供图

  其中,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花梨博物馆坐落于花海之中,珍藏着数千件稀有的海南黄花梨珍品。该博物馆集博览收藏、生活阅读、文创集市、文旅零售、艺术打卡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游客到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游玩,是一次沉浸式体验。

  “我们来到花梨谷的博物馆,各类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对我们来说又是一种新的认识,产品文化做得还不错。”游客王女士说,海南黄花梨文化博大精深。

  “花梨茶场也即将开放,能更好地让游客体验到茶文化、制茶工艺和制茶流程。”海南花梨谷景区副总经理周杰介绍,下一步,景区将依托特色优势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服务区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游客服务中心、美食街、茶文化体验等文旅业态,全面提升景区安全、交通、食宿等综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

3.png

东方鱼鳞洲风景区。东方融媒体中心供图

  “旅游+体育”鱼鳞洲成打卡“名片”

  赶海、看海边落日……东方鱼鳞洲景区几乎满足游客到海边游玩的所有憧憬。近日,游客符茂林带着家人到该景区体验一把极速摩托艇,“喝着椰子,在沙滩漫步,十分惬意。”

  东方鱼鳞洲风景区不仅是理想的天然滨海浴场,更是观赏夕阳晚霞美景的最佳去处。鱼鳞洲一山一塔,山海交融,风景优美,其热带滨海风光尤其是夕阳晚霞之美在海南西线独一无二,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被列为海南八景之一。

  霞光满天,游人如织。游客们在海边观落日、听潮声、赏美景,成为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海水清澈,倒映着傍晚的霞光,十分漂亮。”在鱼鳞洲景区,来自安徽的游客巢克军拿出手机记录下海边绚丽的晚霞美景。

5.png

东方鱼鳞洲风景区海水飞龙项目。东方融媒体中心供图

  去年国庆期间,东方鱼鳞洲景区推动“旅游+体育”新业态,引入水上飞龙、快艇观光、双人皮划艇、潜水以及极速沙滩越野车等多个娱乐游玩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推动旅游消费升级,使其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张“名片”。

  “景区在增加岸上和海边配套活动的同时,加强安全巡逻密度,致力为市民游客提供安全保障。”东方市鱼鳞洲风景区有关负责人韩玉春说。

  不仅如此,近年来,东方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擦亮旅游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耕“旅游+演艺” “旅游+体育”市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为文旅融合注入活力。下一步,东方将依托黎族传统民歌等特色优势资源,围绕环岛旅游公路,加强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郑红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