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产业经济 > 家居

智能门锁首先应是一把安全锁

时间:2019-08-14 13:39:44 来源:大河报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费者协会委托中国家电研究院对网售智能门锁进行测试,测试样品为28个品牌的38款智能门锁。测试项目主要包括电磁兼容试验、环境试验、IC卡解锁试验、指纹解锁试验、密码逻辑安全性和电路非正常试验。检测结果显示,38款智能门锁样品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风险;超一半样品存在三项或三项以上安全风险;有8款智能门锁样品存在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智能门锁越来越普及,虽然大多价格不菲,但因为有高科技加持,不少人还是愿意为之慷慨解囊。除了对高科技的向往之外,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向往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那就是,智能门锁不需要实体钥匙就能完成解锁。现实生活中,太多人都曾有过丢钥匙的惨痛经历,轻则被拒之门外,重则撬锁拆门,实在是一种令人痛苦不堪的回忆。现实的吊诡之处在于,无论再怎么小心翼翼地看护钥匙,仍不免会有失手的时候,看看各类五花八门的开锁公司广告,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怎样庞大的市场需求。

  基于此,智能门锁的横空出世令不少人喜出望外。与普通门锁相比,智能门锁的优势是使用简单,然而,使用简单的另一面是,一旦出现故障往往格外麻烦。有鉴于此,各类选购攻略应运而生,其中,最多提及的一条选购原则就是,尽量挑选品牌好、价格高的产品。想想也是,智能门锁五花八门,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考虑,价格贵的智能门锁想必更加安全可靠吧?

  三地消协此番委托测试的结果,可谓兜头泼下了一盆冷水。市面上的智能门锁无外乎三种开锁方式:IC卡、密码、指纹。此次检测结果显示,IC卡可以被复制,密码可以被破解,指纹能够被克隆,更有甚者,有人的智能门锁竟然在夜间自行打开了房门。这样的结果,怎能不令人既惊且恐?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少相关行业规定与国家规范,智能门锁的技术指标与安全防护体系只是商家自说自话,不仅消费者无力识别其中内幕,监管部门也难以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督。将市场秩序维系于商家自律的基础上,无疑是危险的,更何况,门锁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番检测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与中国家电研究院等单位起草并发布了团体标准《智能锁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北京市消协的积极努力值得肯定,不过,团体标准毕竟只是市场自主制定,供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其本身既没有强制性,更没有惩戒力。事关公共利益与行业发展,在团体标准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快制定智能门锁的国家标准。

  在野蛮生长的市场环境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如果商品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企业谈何生存与发展?从这种意义上看,为智能门锁立规矩,不仅是给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更是给整个行业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赵志疆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乔娇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