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从象征财富与好运的“有财发”油菜花,到寓意心灵平静、倡导“禁止蕉绿”的整串带杆小米蕉……近期,“谐音梗”蔬果创意产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寓意和情感价值,在忙碌的职场人群中悄然走红,成为打工人精神放松与情感寄托的“新宠”。
“禁止蕉绿”是一个流行的网络热梗,“蕉绿”即焦虑的谐音。这个梗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调侃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反映出当下年轻人用戏谑的态度来面对和缓解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
同时,这个梗还与实物相结合,售卖整串带杆的小米蕉,寓意“禁止焦虑”,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喜爱和分享。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有不少店铺在售卖“可观赏”“熟可食用”的整串带杆小米蕉,搭配上“跟焦虑说拜拜”“拒绝焦虑”等提供情绪价值的标语。
与菜市场、生鲜超市中常见的香蕉有所不同的是,“禁止蕉绿”小米蕉绿植兼具观赏、食用的双重魅力,通常带杆发货,通体呈绿色,需要通过1-2周的水培才能熟透达到最佳食用状态。根据不同的规格,售价也不尽相同,通常分为2斤、5斤和8斤等三种规格,售价在20至50元不等。
凭借其独特的双重魅力,“禁止蕉绿”小米蕉绿植迅速成为职场人群的心头好。相关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显示“全网热销6万+”,有的店铺月销量已超2万单。据拼多多公开的数据显示,“禁止蕉绿”搜索量周环比上涨70%、订单量上涨约30%,且保持着持续上涨的趋势。
有不少消费者表达了对该产品的喜爱:“绿色的小米蕉慢慢变黄,就是手撕焦虑的过程。”“绿绿的一串放在桌上好养眼啊,等它熟了一天炫一根!”“放在办公室好多人来围观,已经有不少人预定了!”
这类巧妙利用中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谐音创造出了既富有创意又富含寓意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比如,“橙意满满”的鲜橙礼盒,寓意着深情厚意;“莓问题”草莓礼盒,则用轻松诙谐的方式传达出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经过精心修剪的油菜花束象征“有财发”颇受消费者喜爱。
事实上,谐音梗蔬果热销的背后,抓住的是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年轻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为“情绪”买单。《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近一半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消费,人们从单纯的“购买-使用”,变成主动参与、沉浸其中的体验者。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且年轻的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而从情绪浓度、文化滋养和自我充实三个维度,消费者开始为自己创设精神悦己的世界。例如,一个产品要给消费者带来愉悦,除掉产品功能好用之外,产品有情绪激励、新体验以及颜值和文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商家也在不断进化、创新,将流行热梗、社会热点等转变成商品、转化成消费。业内人士指出,情绪营销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品牌读懂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甚至是更深层的内心需求,引起了消费者的情绪共鸣。在营销过程中,品牌抓住“热梗”“热词”与其自身产品的契合点进行合并、放大,在直击消费者的情感诉求、让消费者的情绪得到一定抚慰与舒缓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消费体验,因此,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形象,树立口碑,利于长远发展。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