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消费与法

浙江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 多项成果全国领先

时间:2025-04-23 14:34:35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马佳丽)近日,在浙江举行的2025年“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现场,浙江省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2024年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展示了浙江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跻身全国前四

  浙江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进行系统部署,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全省新增国内发明专利授权7.8万件,同比增长21.18%,占专利授权总量比重较2023年提高2.6个百分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中有升,达到4452件。

  截至2024年底,浙江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4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98件,同比增长15.3%。尤为突出的是,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万件,全国排名首次上升至第4位,同比增长27.4%。在第25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全省荣获62个奖项,其中金奖1个、银奖4个。

  浙江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50个关键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打造12个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平台,推动11个设区市全部建立培育载体,形成省市县三级梯次培育体系。同时,数据知识产权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改革等多项改革创新推进,3项改革创新经验入选第三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且入选案例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助力中小企业“专利”变“红利”

  为帮助中小企业把“专利”变成“红利”,2024年浙江启动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金种子”计划。该计划以专利为创新力评价标准,遴选中小企业进入培育库,分梯度培育。白皮书显示,2024年该省已培育“金种子”企业5000家,推动2365家金种子计划企业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8690件,实现59830件专利产业化。

  此外,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知识产权兴企行动,新增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重点试点企业1376家。全省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同比增长20.2%,100家企业入选2024年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入选数量全国最多,2家企业入围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25强,占全国的1/2。

  专利转让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在专利转让方面,浙江多部门联动开展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累计盘点9.8万件存量专利,7.1万件进入全国专利转化资源库,6772件经盘点实现转化。浙江首推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相关经验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2024年,全省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18万次,同比增长57.11%,转化规模首次位居全国第一;同时,累计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1192次,达成开放许可2230次,同样位居全国榜首。

  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成效显著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在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方面取得显著突破。2024年,省委深改委专题研究部署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工作,上线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建立创新运营机制。

  截至2024年底,浙江共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3.64万件,登记发证1.69万件,服务企业1941家,覆盖23个省(区、市)、83个行业大类,3个案例入选全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十大案例;登记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运用金额65.68亿元,登记质效、运用金额全国领先。

  完善“全链全域”知识产权防护网

  浙江致力于为企业打造优良的创新环境,企业发明专利获权速度显著提升。专利预审IPC分类号达到362个,居全国第二,覆盖该省“315”科创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发明专利快速预审量达3.04万件,同比增长203.2%,快速预审服务覆盖24.6%的发明专利申请。

  截至2024年底,浙江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2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建成97个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获批建设多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在执法行动方面,浙江开展系列执法行动,查处多领域违法案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枫桥经验”,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2024年,浙江成功承办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举办知识产权司法国际研讨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如今,浙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亮眼成绩,不仅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浙江样本”。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马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