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消费与法

充电宝“安全门槛”再提高” 3C认证新规驱动行业提质升级

时间:2025-08-15 16:07:36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从今天起,你的充电宝将迎来更严格的“安全身份证”管理!8月15日,国家认监委制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正式实施,对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实施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为消费者用电安全再加一道“防护网”。

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的重要制度,“3C认证”早已是正规充电宝上市的“通行证”。早在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就将充电宝、锂电池和电池组纳入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此次新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码”,让安全监管更精准、更严密。

全链条监管升级 从生产到追溯全程“上锁”

新规进一步升级管理细则,明确将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纳入独立认证单元,采用“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的全链条认证模式,不仅能从生产、检测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大幅提升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更通过完整的认证档案记录和追溯机制,实现了产品从出厂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可追溯,让每一款获证产品都能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456.jpg

同时,规则新增了对生产企业关键工序的严格要求,例如在抽样与测试环节必须同步进行视频记录,并提高了飞行检查比例,以增强监管的有效性。新规还规范了认证标志的标注方式,认证标志必须永久固定在产品显著位置,禁止使用易脱落贴纸,并需标注唯一认证编号,消费者一眼就能识别“身份”,产品追溯更便捷。

此外,新规采用“自然过渡”原则,对于此前已颁发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新规允许继续使用,但证书转换将通过到期换证、产品变更或标准换版等自然过渡方式完成,避免市场中断。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移动电源管理相关政策的提出,有助于提升行业门槛,推动充电宝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新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将促使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品质与品牌竞争,加速淘汰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推动产业升级。

市场“明规矩守底线” 消费者认准“安全标签”

如今在充电宝市场,“持证上岗”已成为行业标配。打开电商平台发现,热销充电宝页面都醒目标注“3C认证”“可上飞机”等字样,无3C认证标志的产品难觅踪迹。记者在询问多个品牌客服时,客服均强调“在售产品已通过国家3C认证”。

3C认证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充电宝时考虑的核心因素,“为安全买单”成为消费新风向。记者发现,电商平台上销量排名靠前的一款3C认证充电宝产品,销量已破90万个。京东平台数据显示,新规发布后一周,3C认证充电宝搜索量增长180%,销量前十品牌认证覆盖率均超9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为具有3C认证、质量可靠的产品买单,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正倒逼品牌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也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12462.jpg

面对新规带来的规范升级,头部品牌正主动“破局”。例如,绿联推出“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为2023年8月1日后在线上购买的无3C认证旧充电宝的用户,换购绿联指定3C认证标识的新品,提供至高500元补贴换购新品。平台方面也积极行动,京东联合十余家知名品牌在杭州萧山机场摆起“夏日换新局”,为旅客免费更换3C认证充电宝,用实际行动帮消费者“无缝过渡”。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普及率攀升,充电宝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9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0.87亿美元,全球占比也将有所提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充电宝有效CCC认证证书5012张,获证企业539家;锂电池有效CCC认证证书27167张,获证企业1047家,行业规范化基础已逐步夯实。

从消费者指尖的安全体验,到行业发展的质量跃迁,这场3C认证升级正让充电宝市场在规范中迈向更健康的未来。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叶德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