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呈现智能化、隐蔽化、欺骗性特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据相关部门统计,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数亿元,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犯罪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法,利用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和信息不对称,精心设计各种骗局,让人防不胜防。
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提醒您,非法集资犯罪主要呈现出五大典型特征:
一是伪装合法外衣,骗取信任基础。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租用高档办公场所,甚至借助主流媒体宣传造势,营造实力假象。部分不法分子还利用与名人、学者的合影,各类奖项等手段,进一步增强欺骗性。
二是包装投资项目,制造暴利假象。犯罪分子将投资项目从传统的农林开发、民间借贷,包装升级为投资理财、金融互助等新型项目,并承诺保本付息、高息回报,极具吸引力。
三是混淆投资概念,制造专业壁垒。犯罪分子利用公众对新名词的陌生感,编造电子黄金、数字资产等专业术语,或把在地方股交中心挂牌吹成上市,混淆交易市场的概念,制造权威性假象,欺骗群众投资。
四是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致富”神话。不法分子借助“数字经济”“数字资产”等新概念,以高收益、低风险、固定回报为诱饵,通过发展下线、收取入门费等方式编造“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五是利用技术手段,实施精准诈骗。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软件控制受害人设备,通过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直接窃取资金,作案手法更加隐蔽、危害性更强。
(注:图片来自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