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酒饮

白酒企业跨界不断 “茅台鸡尾酒”供不应求

时间:2023-12-08 10:41:32 来源:览富财经网

  贵州茅台正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继“酱香咖啡”“酒心巧克力”后,“茅台鸡尾酒”也来了。近日,茅台生态农业与MOJT莫其托共同研发的“贵州味道”系列鸡尾酒上市。截至目前,其官方平台数据显示,首批货物已经售罄。

  这次,茅台不仅与MOJT莫其托共同推出了年轻人喜爱的鸡尾酒,还将年轻人喜爱的歌星周杰伦作为该产品的代言人及首席品鉴官。

  茅台鸡尾酒”上市即大卖

  在11月20日举办的第三届茅台悠蜜节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茅台生态农业公司与MOJT莫其托共同研发的“贵州味道”系列鸡尾酒正式发布。在上述发布会上,莫其托品牌代言人&首席品鉴官周杰伦还发来了视频,对“贵州味道”系列新品的发布表示了祝贺。

  本次茅台跨界合作推出的新品延续了“酱香咖啡”的火爆,上市就大卖,深受年轻人欢迎。据报道,MOJT“贵州味道”系列鸡尾酒首批1500箱(9000瓶)上市一周已卖光,目前一货难求,第二批预计12月中旬到货。

  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表示,此次推出的MOJT系列鸡尾酒,就是茅台悠蜜顺应健康化、年轻化、时尚化、都市化趋势,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所作出的重要尝试。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酒类的品类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调鸡尾酒市场的未来前景将更加广阔,品牌竞争、迭代更新、认知升维,将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断跨界布局,背后有何原因?

  茅台今年跨界动作不断,只在下半年,就接连和瑞幸合作推出了“酱香咖啡”,和德芙合作推出“酒心巧克力”,每次联名都会引起市场广泛讨论。有意思的是,丁雄军曾提到,随着酒心巧克力的上线,“+茅台”周边产品开发将会告一段落。不过仅过去两个月,该公司就又合作推出了鸡尾酒,这也让业界颇感意外。

  在不断跨界的背后,是贵州茅台从传统品牌企业向“拥抱年轻一代”的经营思想的转变。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曾强调:“面对新的消费趋势,作为中国的传统品牌企业,茅台必须保持年轻活力,增强企业生命力。因此,茅台要积极拥抱年轻人,迎合年轻一代的需求。”

  不过,茅台这样的跨界,也未尝没有业绩增速不再高增长的担忧。

  财报显示,贵州茅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2.68亿元,同比增长18.48%;实现净利润528.76亿元,同比增长19.09%。其中,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92亿元,同比增长14.04%;实现净利润168.95亿元,同比增长15.68%。

  从同比变动幅度来看,今年第三季度茅台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增速都要弱于前三季度。

  此外,从最新的三季报存货规模看,茅台今年也不是很乐观。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在A股上市的20家白酒企业存货总额为1363.54亿元,贵州茅台存货位列第一,高达409.90亿元,几乎等同于第2-4名的存货总和。

  高库存的隐忧,也让市场对茅台的未来颇为担忧。即使是在11月1日茅台上调出厂价,平均上调幅度达20%的利好面前,该股股价近期也仍在持续震荡中,并未进入明显上涨的趋势。

  多家白酒企业跨界投资

  其实,在高库存的行业现状面前,白酒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找机会。今年以来,多家头部白酒企业进行跨界投资,加速构建新的商业版图。

  近日,四川鑫达远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天眼查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这家刚成立的新材料公司由泸州老窖集团旗下泸州老窖国际实业公司联合3位自然人股东共同持股,其中泸州老窖国际实业公司持股51%。可见,泸州老窖集团已跨界入局新材料领域。

  此外,五粮液在今年4月成立了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跨界新能源领域,也是颇受业界关注。五粮液还在6月入股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月联合中石油成立四川中新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投资新能源方面的意图,五粮液曾回应称,“此番投资与上市公司关系不大,主要是集团在做。目前集团确实在考察新能源领域,主要是光伏、储能方面,暂时还没有更具体的信息披露。”

  总体来看,白酒企业纷纷跨界,或深耕食品消费赛道,或跨界新能源、新材料响应号召。无论这些跨界布局成功与否,我们都能看到企业们的努力。

  对目前板块整体而言,华创证券认为,白酒行业基本面韧性仍强。万亿国债等各类利好政策、茅台涨价等催化剂均已落地,渠道库存、价盘等指标相对稳健,春节旺季序幕即将拉开,信心和预期有望进一步提振,估值切换空间已具备。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