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不到,伴随着冬日的晨曦,定远县拂晓乡庙孙村刘圩组村民高维林麻溜地起床,快速洗漱后拿起扫帚把自家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随后来到家门口的广场上继续一丝不苟地清扫起来……
“以前,我家门口就是粪堆,脏得不能看,多亏了政府实施的环境整治工程,粪堆不见了,建成了漂亮的大广场。作为受益者,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自然要为守护美丽家园尽一份力。”高维林说。
“这里人人都是环境的爱护者,你任何时候来,村庄里都很难找到一片纸屑、一个烟头”,说起刘圩组的新变化,拂晓乡副乡长陈铭佳显得十分自信。
错落有致的村舍,干净整洁的路面,宽阔的广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还有极具民风的日月碾、感恩亭……走进庙孙村刘圩组,呈现在眼前的,既有一种朴素之美,又有令人惊喜的“乡愁”,更有温暖人心的文明乡风,不禁让人感悟:这才是新时代农村该有的模样!
激发群众整治热情
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然而建得群众满不满意、建后如何做到长效管护,犹如一道“思考题”,考验着基层治理者的智慧。
曾经,刘圩组几乎家家门口是猪圈、粪堆,是个典型的“脏乱差”村庄。三年脱贫攻坚,刘圩组成功脱贫,村民生活日渐红火。不过,村民们又有了新愿望:要是能甩掉“脏乱差”的旧帽子就更好了!
群众想的,正是党委政府要干的。2020年初,一条重磅消息传遍了整个刘圩组。
“听村干部说,我们这里被县里列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了,咱们村庄的面貌要有大变化了。”“
让群众惊喜的是,不久后村干部挨户通知,让每家出一名代表,乡里要组织大家到周边地区做得好的村子里取经。
去年5月12日,乡里派来的大客车准时开到村口,刘圩组50多名家庭代表兴冲冲地上了车。到了地方,大家深受震撼——原来村庄还可以这么干净整洁美丽!回来的路上,不少群众内心澎湃、热情高涨,忍不住盯着村干部问:我们村子能不能也建成这样?
上下联动干群一心
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群一起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系到乡村振兴大局,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发挥
随后,时任拂晓乡乡长、现任乡党委书记程大志积极行动起来,多次带队深入村庄,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建议,从整体规划到具体实施,每件事都与群众商量着办,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同时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推行“村民党小组+村民理事会”工作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庄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化解整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当时整治的时候正值夏天,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乡里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流了多少汗,却从未听到他们叫苦叫累,作为直接受益者,我们拆点猪圈鸡圈哪还提啥要求。”采访中,村民陈兆华告诉记者,整治中他拆了猪圈,不仅一分钱没要,而且把自家的铲车、汽车奉献出来,供整治使用。
见到有人主动站出来自拆,原先几户不理解的人家也渐渐明白了事理,一声不吭地跟着拆了起来。更为感动的是,在刘圩组人居环境整治中还出现了村民踊跃捐款捐物的动人场景。
参与刘圩组村庄整治的孙庙村原党总支书记许忠军激动地介绍,刘圩组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群众先后自行拆除无功能住宅、废弃房屋、猪圈鸡圈等26处约510平方米,自拆率达100%。此外,群众还自觉让出空闲地35处约4200平方米,自发捐款捐物达27人次、32.4万元。
在捐赠者中,村里德高望重的88岁老人刘文斌发动在外地创业的儿子,带头捐款10多万元用于维护墙面、修建凉亭等基础设施改造,并把亭子取名为“感恩亭”,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污水治理了,上厕所方便了,村容村貌更是有了大的改善,咱老百姓提的意见基本上都落实了,村庄这样整治,完全符合我们的意愿。我们能过上这样美好的新生活,都是共产党政策好啊。作为村民,我们出把力是应该的。”看着眼前美丽的村落,刘文斌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变“一时美”为“长久美”
“整治快两年了,刘圩组的环境卫生从未出现过反弹现象,就连路灯、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也从未损坏过。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套成熟的长效管护机制和全体村民的自治热情。”说起刘圩组人居环境的整治成效,曾经为之付出辛勤和汗水的拂晓乡副乡长陈铭佳尤为激动和自豪。
陈铭佳说,如今,在刘圩组,“村民党小组+村民理事会”基层治理新模式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村民理事会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采取“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小事不出理事会、大事不出村委会”,让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民理事会得到妥善解决,群众遇到啥问题,通过定期召开的党小组会议、村民理事会,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或答复。
同时,村里以环境整治为契机,划分党员责任区,按照“组织定岗,分片划区,合理定责”的原则,实行党员包片、包户服务责任制,村里每一块地上的环境卫生都明确了责任人。村里还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各类文明评选活动,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
最重要的是,全程参与村庄整治的当地群众自治热情高涨,管护好美丽家园早已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自觉行动。让陈铭佳难忘的是,有一次,他来刘圩组检查,看到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孩子将一片果皮
村民代表刘文斌老人坚定地说:“我们都特别珍惜村庄的整治成果,家家户户人人都在身体力行维护这个成果,决不允许任何人搞破坏,哪怕是乱扔一片垃圾也不行。”
如今,刘圩组的自治管理已在定远县传为佳话,全县22个乡镇相继组团前来观摩学习。定远县副县长张道国深有感触地说,在刘圩组基层治理探索实践中发现,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牢牢抓住三点,即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村民自治,把三点做细做深做透,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下一步,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指引,进一步总结提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的成果,掀起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助力乡村振兴。(刘玉磊)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