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王法明 记者 王国平)北京市怀柔区税务局第三税务所党支部始终坚持为民便民原点思维,以党史教育为契机,深入落实《意见》要求,大力践行“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春风行动”,“学+做”相结合,切实发挥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融合,探索智能型个性化服务,大幅提高辖区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
“三学发力”学党史
怀柔局第三税务所党支部结合办税服务厅工作特点,用活现有资源,通过弹性学、渗透学、沉浸学三学发力,深学党史、营造氛围、感悟伟力。
一是弹性学:用活掌上电子教学。用活现有资源,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将党史教育党史、税史五本必学教材及党史教育相关知识制作掌上电子工具。电子工具内容简明,方便传阅,可随时随地“充电”“补钙”,成为党员干部党史教育的“充电宝”。通过原原本本学、结合实际学、突出特色学,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政治自觉。
二是渗透学:用好碎片化时间。发挥办税服务厅设备优势,利用办税服务厅电视播放党史教育纪录片及《最美的青春》等庆祝建党100周年展播电视剧。在加强党员干部工作间隙碎片化教学的同时,把党史教育延伸到办税服务厅纳税人缴费人,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是沉浸学:走进教育基地。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走进怀柔区杨宋镇党史教育基地参观见学,在追溯红色记忆,重温入党誓词的同时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锻造忠诚之魂、赓续红色血脉筑牢廉政防线”主题廉政教育活动,探索“主题党日+实景教育+廉政教育”教学模式,打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做好崇廉尚德”教育性、警示性于一体的党史廉政教育实景式沉浸式课堂,实现党史教育与廉政教育互促共进。
“四维聚力”办实事
怀柔局第三税务所党支部立足个体工商户税源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把党史教育成果转化为“速度”“高度”“温度”“宽度”四维度聚力“办实事”生动实践。
一是“智慧税务”助力企业发展“加速度”。切实做好党史教育成果转化,创立全程闭环注重实效的自助办税区,最大限度向个体工商户推广“智慧税务”。结合个体工商户税源零星分散、受疫情冲击较大、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智能化应用率相对较低等现状,组织党员干部细致梳理网上申报、退税、批票等纳税人端业务流程,制定适合个体工商户纳税人使用的纳税人端操作手册,为纳税人提供了简单易操作化的闭环教辅流程。同时设置自助办税区导税岗,开展“一对一”、“手把手”教学,辅助纳税人高效完成各类外网的申请和日常操作,切实降低征纳成本,让纳税人享受信息化红利。
二是“刚柔并济”聚焦精确执法“提高度”。优化岗位配置,成立异常情形监控组、异常情绪疏导组、异常业务处理组等党员先锋工作专组,充分发挥党支部“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和党员干部“排头兵”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择经验丰富的党员代班代岗,为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保驾护航,多次获得纳税人赠送锦旗及12345表扬。
三是“税企直连”赋能精细服务“升温度”。在开展新办个体工商户专票审批事后核查下户走访的过程中,开展“察实情-问需求-解难题-办实事”流程化服务。通过“名单式”“点对点”的精细管理服务方式,实地了解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现状及税费优惠政策执行情况,收集纳税人缴费人当下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及对税收工作、税务干部的意见建议,实事求是因题施策。通过精简业务流程、清理注销前置条件、对处罚实行二维码缴费以减少往返及时为纳税人缴费人排忧解难,“接地气”“零距离”式服务实现办税遍地开得到纳税人缴费人的一致好评。
四是“协作搭台”推进精诚共治“拓宽度”。加强税务所、乡镇、行政村精诚协作,及时为个体工商户房土税申报搭建“税务部门—镇乡政府—行政村—纳税人”沟通桥梁。为每乡镇专设一名党员干部进行业务对接,以“集中申报、乡镇送达”的方式,集中打印出房土税缴款书送达至各镇,由镇分送至各行政村,各行政村送至纳税人手中,实现纳税人房产土地税缴纳全流程保驾护航。通过税务党员干部、乡镇干部、行政村干部和纳税人的有效衔接“协作搭台”,真正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降低了征纳成本,提高了税费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
“怀柔局第三税务所党支部作为党史教育的实践者、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最后一公里”的政策落实者、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最初一公里”的践行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为纽带,为怀柔局科室、地方乡镇、纳税人缴费人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在互学互进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不是机械叠加,第三税务所党支部以“三学发力”学党史为抓手、“四维聚力”办实事为依托,把业务工作中的“难点”“痛点”作为开展党史教育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学+做”两者有效深度融合,深推惠民利企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该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支金楼 王玉珏)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