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饮赛道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扩品类、跨界竞争已成常态,连茶茶咖啡的界限也在模糊。
对于新茶饮面临的众多现状来看,进入咖啡赛道是寻求新的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机遇,也是新式茶饮产品结构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变化。
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挑战,下面是功夫熊猫茶总结三重挑战:
一是跨界所面临的理念与制作上的转变问题。比如说大量突入的咖啡制作理念或者是资产、研发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功夫熊猫茶协调好,否则在产品的转变上就容易产生问题。
二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单进行改革创新进入咖啡赛道,需要从供应链到渠道合规整改每个阶段,整套程序更为复杂。
第三也是更为现实的一点是人力资源的配备,要有相关业务人才到咖啡赛道来。
如今的精品咖啡正在抛弃小众、拥抱人群。这也是为什么功夫熊猫茶大打国潮IP场景牌,推出茶咖系列【圣泪池】的原因,咖啡和新式茶饮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咖啡市场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同时,新茶饮与咖啡存在消费群体重合,有互补的作用,但是,看似相近的赛道,却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布局,相较于专业咖啡品牌,新茶饮的历史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德勤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指出,中国一二线城市作为咖啡文化的首要渗透地,其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与茶饮相当。虽然中国大陆地区咖啡人均饮用杯数仅为9杯/年,远低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但一二线城市已养成饮用咖啡的消费者摄入频次已达300杯/年,接近成熟咖啡市场水平。
越来越内卷的新式茶饮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破局,功夫熊猫茶重新入局咖啡赛道的动作正印证了这一点。
2021年功夫熊猫茶推出【圣泪池】茶咖系列,紧接着推出人面桃花、马到橙功、金色同盟、黑枯拉朽等茶咖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与喜爱。
拼品质、拼创意、拼营销等多重维度的竞争,各品牌都遇到了隐形的天花板,急需尝试从品类跨界中寻找增量。跨界必然是需要经过的一道坎,谁成功迈过去了谁就获得了长远的收益。
当然,餐饮服务行业,归根结底还是讲究两样:产品与服务。谁的产品好谁能赢得市场,谁的服务赞谁能获得口碑。功夫熊猫茶咖这一产品能否成功,还需要经过市场与时间的双重检验。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