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重阳之际,招商银行南昌分行以“暖心相伴、服务加温”为核心主题,围绕老年客户服务需求,持续深化适老化服务建设,以“极致服务”理念贯穿金融服务全流程,构建起覆盖“温情守护、暖意传递、温情延伸、温感护航”的四位一体服务网络,为老年群体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金融陪伴。
温情守护:构建适老化服务新范式
暖心相伴的起点,是把老年群体最基本的金融需求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细节都浸润着贴心关怀。招行南昌分行从网点环境、业务流程等核心场景入手,以标准化、人性化的基础服务消除不便、筑牢底线。
环境适配,细节藏温情:各网点全面推进适老化改造,聚焦老年客户视觉、行动、使用等核心需求优化服务空间。电子屏统一滚动32号以上大号字体的“重阳安康”祝福与业务办理指引,亮度调至柔和模式,避免强光刺激老年视力;等候区专门设立“老年友好专区”,标配带扶手的防滑爱心座椅,地面铺设防滑地垫降低摔倒风险,桌面整齐摆放放大镜、多度数老花镜、应急医药包等便民物品,饮水机旁常年供应温水与菊花、决明子等养生茶包;所有服务标识均采用“文字+图案”双模式设计,存款、取款、转账等核心业务区域用直观图标辅助说明,通行路线用醒目颜色标注,方便视力不佳或不识字的老年客户自主识别、顺畅通行。“现在银行的设施越来越贴心,不用麻烦工作人员指引,自己就能找到窗口、办好业务,太省心了。”78岁的张奶奶独自前往昌南支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时,对网点的适老化设置连连称赞。
流程优化,服务提效能:针对老年客户面临的“数字鸿沟”与业务办理效率痛点,南昌分行制定老年人专项服务规范,各网点均设立“老年客户优先窗口”,无需排队即可快速办理养老金支取、存款转账等高频业务;推出“智能设备指导四步标准”,工作人员主动化身“贴心向导”,针对手机银行“老年版”的养老金查询、生活缴费、转账汇款等核心功能,采取“一步一讲解、一步一演示”的方式,手把手指导老年客户操作,直至其能独立完成;业务办理过程中严格遵循“一次告知、两步办结、三次确认”原则,工作人员一次性说清所需材料、办理时长及注意事项,完成核心操作与信息核对后,再次向老年客户确认业务内容、资金金额及后续查询方式,确保其清晰知晓每一个环节。对于大额转账、取现等风险较高的业务,严格执行“反诈三问”流程,详细询问资金用途、交易对象身份及是否了解潜在风险,用流程的严谨性守护老年客户的“钱袋子”。
暖意传递:打造人文关怀新体验
在标准化服务基础上,南昌分行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将服务从“满足需求”升级为“温暖人心”,通过个性化、有温度的互动,让老年客户感受到超越业务本身的尊重与陪伴。
跨语服务,跨越沟通界:67岁的外籍老人John中文交流不畅一直是其办理金融业务的“心病”。重阳前夕,John前往赣州分行营业部办理理财赎回及预留手机号修改业务,刚进门就被大堂经理用流利的英文主动接待,瞬间驱散了他的陌生感与局促感。办理业务过程中,柜员用英文逐条讲解理财赎回规则、到账时间及手续费标准,用荧光笔标注重点信息,还将手机银行的核心操作步骤清晰写在英文便签纸上,方便其后续查阅;得知老人无国内手机号,工作人员专程陪同他到附近营业厅办理,补齐材料。业务办结后,工作人员特意送上菊花茶与双语节日祝福卡,卡片上不仅有重阳节日祝福,还详细标注了菊花茶的养生功效。老人激动地用不熟练的中文断断续续说道:“谢谢……你们,很耐心……中国,很温暖”。
场景创新,陪伴传暖意:高新七路支行将网点打造成“老年友好型金融客厅”,创新推出“反诈养生茶”特色服务,让金融知识普及更具温度。支行精心准备了菊花茶、决明子茶、金银花茶、枸杞茶4款适合老年人的养生茶饮,定制200余套印有“高息理财多陷阱,转账之前必核实”“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等通俗防诈口诀的专属纸杯,让老年客户在品茶休憩时潜移默化学习防骗知识。工作人员为老人端茶时,会用亲切的方言聊家常,结合“虚假养老投资”“冒充客服退款”“保健品捆绑理财”等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重阳周期间,支行增设“反诈问答角”,配备放大镜、大字版答题卡片,围绕“三不一多”防诈原则设置15道互动题目,答对可获赠印有防诈提示的钥匙扣。活动累计接待老年客户180余人次,发放反诈纸杯150余个、防诈钥匙扣80余份,解答疑问40余个,协助12位老人完成“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与来电预警设置,用接地气的方式筑牢反诈防线。
温情延伸:构建全域服务新生态
南昌分行打破空间与场景限制,构建“网点+社区+老年大学+上门”全域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延伸到老年群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全方位、持续性守护。
社区联动,服务到家门:红谷滩支行主动走进滨江豪园社区,以“爆米花+电影”的趣味形式搭建服务场景,在社区广场打造“户外观影角”,吸引200余名老年居民参与。电影放映间隙,工作人员发放大字版反诈宣传折页,用通俗易懂的南昌方言讲解“冒充公检法转账”“虚假养老投资”“中奖诈骗”等高发骗局的特征与防范方法,将“三不一多”防诈口诀编成顺口溜带领老人们朗读记忆;现场设置金融服务咨询台,针对理财规划、存款利率、养老金支取等问题提供一对一解答,用“一万块钱一年能赚多少利息”的直白表达解读“年化收益率”等专业术语,让老人听得懂、用得上。此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80余份,解答咨询60余次,让社区成为金融服务的“延伸网点”。
银政协同,精准触需求:象湖支行创新“银政联动”服务模式,联合东新乡街道办事处构建“金融专业+基层网格”服务体系,实现老年客户需求精准对接。街道办通过社区网格员提前摸排老年居民金融需求,重点标记行动不便、有理财咨询需求、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特殊群体;南昌分行组建宣讲团队,深入社区广场、居民楼院、养老服务站开展流动服务,提供理财咨询、反诈宣传、业务代办等一站式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团队主动上门办理养老金支取、账户查询、密码重置等业务,同步送上重阳糕、菊花茶等节日慰问品。重阳期间,累计开展流动服务12场,上门服务30余次,办理业务20余笔,发放慰问品50余份,让服务精准触达每一个需求角落。
校银共建,赋能老年学:昌北支行精准对接老年大学场景,将金融服务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重阳前夕,支行“银发金融服务宣讲团”走进南昌老年大学,开展“金融知识伴重阳”主题活动。宣讲团结合老年学员特点,设计“反诈情景剧+现场答疑+实操教学”形式:通过演绎骗局情景剧让老人直观感受诈骗套路;针对理财规划、智能设备使用等问题开设互动答疑;设置“手机银行实操区”,一对一指导学员使用查询、缴费等功能,帮助跨越“数字鸿沟”。活动结束后,支行送上大字版金融知识手册与重阳礼品,建立“老年大学金融服务社群”,后续持续推送适老资讯与反诈提醒。“在学校就能学实用知识,还能现场请教,招行服务太贴心了!”李阿姨笑着说。
温感护航:构筑风险防控新防线
针对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易成为诈骗目标的特点,南昌分行将反诈护航作为“服务加温”的重要一环,构建“事前宣传、事中拦截、事后回访”全链条风控体系,用专业与果断筑牢老年客户财产安全防线。
事前宣传,筑牢思想关:南昌分行常态化开展老年诈骗案例培训,定期组织全员学习“养老诈骗十大典型案例”,让一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骗局识别要点与应对方法;各网点在大厅显眼位置张贴反诈海报,在等候区、窗口摆放大字版宣传折页,方便老年客户随时翻阅;通过社区宣传、老年大学讲座、线上社群推送等多渠道,持续普及“三不一多”防诈口诀,提升老年群体风险防范意识。
事中拦截,守住安全线 :10月30日,曹女士前往北京西路支行取现1万元,柜员王逸徽按流程开展服务时发现诸多异常:询问资金用途时曹女士含糊其辞,无法说清交易对象身份;系统核查显示其银行卡存在涉赌涉诈类中止子项,近期有1万元陌生账户转入,与长期小额日常消费的用卡轨迹严重不符;曹女士被追问时频繁低头看手掌心、紧握手机不愿出示聊天记录,接听电话时神色紧张,疑似被远程指导,且极力阻拦联系家属。情况紧急,王逸徽立即上报运营主管,支行5分钟内启动反诈应急预案,同步联系辖区反诈中心与派出所。等待警方期间,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帮信罪的法律后果,通过社区网格员成功联系到曹女士的弟弟并获得家属支持。最终,警方核实该笔1万元为涉诈资金,曹女士疑似被诱骗协助转账,工作人员的及时拦截成功避免其陷入更严重的法律风险。
事后回访,形成闭环链:为更好的服务于老年人,各支行建立反诈拦截后续跟进机制,对成功劝阻的潜在诈骗案例,网点3个工作日内电话回访,了解客户后续情况并强化反诈宣传;对涉及的老年客户信息专项标注,纳入“重点关怀名单”,后续定期通过电话、短信、社群等渠道推送反诈提醒,持续筑牢风险防线。重阳节期间,南昌分行成功劝阻潜在诈骗2起,有效守护了老年客户的财产安全。
从细节处的“温情守护”,到陪伴中的“暖意传递”,再到多场景的“温情延伸”,最终落脚于安全上的“温感护航”,南昌分行以层层递进的服务加温,将“暖心相伴”的承诺转化为老年客户可感知的实际体验。未来,南昌分行将持续深化适老化服务升级,优化服务流程与产品体系,用更专业的能力、更贴心的陪伴、更坚实的守护,让"夕阳红"在极致服务守护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