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选择多了,想吃什么、吃多少都可以自己选”“对我和同事们来说,光盘行动成了自觉遵守的习惯”……中午11点多,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机关食堂,谈及这段时间食堂的变化,正在用餐的潘春燕打开了话匣子。
潘春燕的感受源自近期开展的“制止餐饮浪费”行动。
记者刚走进这家食堂,珍惜粮食的氛围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等标语,而且有一些关于“讲文明 树新风”的文明用餐公益广告,还在醒目位置摆放“制止餐饮浪费”倡议书、餐桌台卡等。
“为了让大家吃得好、不浪费,我们严把源头关,做好大数据统计工作,根据用餐人员规模和以往饭菜消耗量,重新核定菜量饭量,实现日销日清。”包河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陈俊说,此外,食堂还推出小份菜、提供打包盒等个性化举措。
无独有偶。从今年8月开始,合肥高新区职工餐厅通过专题活动与常态化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动。
“前期职工餐厅开展了‘点滴成券’的微创新活动,即午餐光盘一次可收集一枚小星星,集满5个可兑换一份早餐券。”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劳金鹏告诉记者,餐厅还推出花样套餐,提供小份菜,半份半价,后期考虑推出拼盘套餐或称量计费。
据劳金鹏介绍,机关要求餐饮公司进一步提高菜品口感、品质,让广大员工愿意吃完;科学合理配套餐饮种类、分量、荤素等,从提高就餐体验的角度,制止餐饮浪费。
一系列厉行节约举措得到广大用餐人员的认可。
“现在有了小份菜,半份半价,我觉得特别方便,这样不会点多,每顿花同样的钱可以多吃几种菜。”一位用餐人员说,按量点餐,符合大家的用餐需求,有助于节约粮食。
制止餐饮浪费,每个人都是践行者。据统计,合肥高新区职工餐厅厨余垃圾由原来平均每日240余公斤降至140余公斤;生活垃圾量由原来每日220余公斤降至150公斤。
记者在多家机关食堂走访发现,大家节约粮食的意识提升了,反对餐饮浪费已经成为共识,少点、少拿已经成为常态。
“从身边同事和我观察到的情况看,现在‘光盘’的人越来越多了。”正在合肥高新区职工餐厅用餐的张俊涛说。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