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小雁塔脚下,一处占地9亩多的“农田”在秋雨中显得愈加葱翠:十多块菜地对称排列,里面生长着瓜果蔬菜和时令花卉。这块长势喜人的菜园子,并非出自专业农技师之手,而是由西安市碑林区小雁塔小学学生们精心打理的“博种园”。
走进“博种园”,记者看到,从常见的萝卜、白菜、大葱,到城里不常见的棉花、荸荠、薄荷,学生们栽种的农作物种类多样。“2016年末,学校着手把这片荒地修整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感知农耕文化的同时,体验‘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小雁塔小学校长钱发成介绍说。
据学校六年级语文老师王瑶介绍,今年4月份,为开展“一粒米的历程”主题活动,学校引导学生种植了一片旱稻。国庆长假之前,学生们首次体验了稻米的收割、脱壳、烹制的全过程,也感受到耕种的艰辛。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拿镰刀,有的不敢拿,有的割破了手,还有的用力过猛,弄得人仰马翻。经过收割、脱壳,我们现场用电饭煲把糙米蒸熟,分给每个孩子一小口。有的孩子当场就流泪了,说没想到一粒米生产的过程居然如此艰难,再也不浪费粮食了。”王瑶回忆说。
把常态化劳动教育放在田埂之上,小雁塔小学探索尝试差异化教学。“每周,根据节气、时令和劳作难度,我们会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入园劳动:一二年级以播种、除草等为主,三四年级参与移栽、间苗,五六年级可以锄地、收割。”钱发成说。
从一块荒地到学生们的“博种园”,四年多来,这里已经栽培瓜果蔬菜、五谷杂粮、时令花卉、中医草药等110多种作物。但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却不能止步于此。
据钱发成介绍,为了让劳动教育更加体系化、多元化,学校还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指导编写劳动实践教育课程的校本教材。“下一步我们计划与小雁塔所在的西安博物院开展农耕文化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实践中传承下来。”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