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瞭望荆楚 > 荆楚要闻

武汉黄鹤楼吸引海内外游客“为诗而来”

时间:2024-05-15 13:53:59 来源:中新网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黄鹤楼,但是它在我心里并不陌生,因为诗歌,我对黄鹤楼早已有千千万万种文学想象了。”14日晚,香港作家史云彦在武汉夜游黄鹤楼时接受记者采访说。

5月14日晚,游客欣赏武汉黄鹤楼夜景。周星亮 摄

  坐落于长江之畔的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中国江南三大名楼,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据统计,历代有关黄鹤楼的诗词达千余首、楹联近千副,黄鹤楼因此又得“诗楼”之名。

  “黄鹤楼是武汉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史云彦认为,文学和城市是双向奔赴的,读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好像来到武汉长江边,感受友人惜别之伤;读爱国名将岳飞所作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华民族精神在心里油然而生。

5月14日晚,游客观摩武汉黄鹤楼诗词文化活动。刘康 摄

  在黄鹤楼灯光秀里,岳飞点兵、崔李题诗等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呈现游客眼前。来自加拿大乐活传媒的编辑张勇勤是个诗词爱好者。她说,每次登楼,最先想起的一定是浩瀚诗篇。在她看来,当游客扶栏远眺,看长江奔流而过,心生澎湃,便与诗人们产生情感共鸣。

  首次来武汉的马来西亚《亚洲时报》记者江雪鸿说,从小就从课本上读到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也多次在文学作品里看过黄鹤楼的历史故事。“它七建七毁,如今依旧顽强地屹立在这里,焕发新的生命,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感动。”

  记者从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获悉,不少海内外游客“因诗而来”。在该景区,越来越多诗词类活动也在常态化开展,如3D诗词课堂、黄鹤楼诗词邀请赛、背诗享门票优惠等,让游客在“诗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武一力 张倩龙)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