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郓城经济开发区以“数智赋能、绿色转型”为引擎,在传统制造业蝶变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走进这座鲁西南工业新城,机械臂与数控系统奏响智能制造交响曲:山东百帝气动科技历经七年数字化升级,端盖加工周期从三天压缩至45分钟;中为电子科技凭借自主研发超薄大尺寸陶瓷基板斩获产能三倍订单;瑞升玻璃通过19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年深加工5000万支高端酒瓶,以绿色智造问鼎江北白料玻璃龙头……与此同时,开发区以“全生命周期”服务护航项目建设,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共同绘就“智造强区”的春色满园。
求“新”求“质” 在数字化浪潮焕发新生机
2017年夏天,当孟祥熙第一次踏进山东百帝气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时,3台老式车床此起彼伏的轰鸣声几乎要掀翻屋顶。据孟祥熙回忆,那时十几个工友像陀螺般在设备间穿梭,弯腰、搬运、装夹、测量,每个动作都要精确到秒。端盖在八台设备间辗转流浪,稍不留神就可能变成废铁。“有次加工薄壁端盖,我守着车床调了整晚参数,汗水把工装浸透了三回,天亮时看着合格品装箱,才发现指尖被铁屑留下一道道红印。”
转机出现在2020年,车间里突然冒出几条银色“长龙”,机械臂代替了搬运工,数控面板不停闪着蓝光。孟祥熙的工位变成了半自动加工岛,虽然还要手动上下料,但数控系统让加工精度稳定在了0.01毫米。最惊喜的是设备联网功能,有次加工参数异常,还没等孟祥熙发现,技术员的操作面板就跳出了预警提示。那天下班时,工长指着电子控制屏说:“今天报废率跌破5%,老工长他们那辈人想都不敢想。”
去年春天,当孟祥熙站在崭新的端盖智能自动加工产线前,六台机器人优雅地挥舞手臂,AGV小车驮着物料在磁轨上滑行,曾经需要三天周转的端盖,如今45分钟就能完成全流程。
从当初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工,从人扛肩抬到万物互联,从经验驱动到数据赋能,孟祥熙见证的不仅是山东百帝气动科技的进化史,更是郓城经济开发区制造破茧成蝶的缩影。
近日,在郓城经开区另一端的山东中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恒温恒湿生产车间,各式精密机器飞速运转,工人们穿梭其间、来回操作,整个车间洋溢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目前公司订单足、产销旺,发展势头良好,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确保产品如期交付。”公司综合部负责人苗宗灿告诉记者。
山东中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集微电子封装陶瓷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城际列车、地铁、航空航天及通信设备等领域,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准入门槛的新材料产品,已被列入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十四五”重点发展产品名录。
目前,山东中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订单量达到产能的3倍。谈及爆单原因,苗宗灿说:“我们自主研发的超薄大尺寸陶瓷基板,单片面积比市场上常见的陶瓷基板扩大了1.3倍,产品效能也随之提升了30%。”企业处于行业上升周期,订单激增从侧面反映了公司产品竞争力较强,具备市场份额扩张潜力。
中为电子科技的研发团队勇于担当,始终秉持着自强自立、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奋力实现弯道超车,为提升电阻元器件的国产化率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获得新旧动能转换省重点项目、省数字化经济产业化重点项目、省级军民融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郓城经济开发区牢牢把握高新产业布局的根本,在求“新”求“质”中集聚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为的双向奔赴。作为民营经济和传统产业集聚的县域,郓城县在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企业创新,通过精细服务、精准帮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项目建设千帆竞发 奏响“春之序曲”
四月春潮涌,奋进正当时。郓城经济开发区内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辆辆工程车往来穿梭,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节生长,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发展热土上,数百名建设者以“拼”的干劲、“抢”的状态、“实”的作风,共同奏响奋进实干的“春之序曲”。
走进山东昌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项目二期项目现场,施工热潮扑面而来。主体车间已完成封顶,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厂区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同步推进。“目前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6月底将全面竣工投产。”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与之相邻的一期项目已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车间内自主研发的“环保型喷砂房”“环保型喷漆房”整装待发,这条国内领先的智能化产线通过工艺革新,将传统喷砂、喷漆工序效率提升50%,助力公司一季度实现2000万元营业收入,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块原为传统制造企业长期闲置厂房,郓城开发区管委会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施策,采用土地置换+技术嫁接模式,引入专注于矿用工程机械研发的山东昌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78亩,在保留原有建筑框架基础上进行绿色化改造,新建11000平方米数字化车间,配套建设粉尘回收装置,实现生产全过程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
开发区另一端,工业六路西侧的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声与金属敲击声交织成奋进的乐章。在占地49亩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八台塔吊如钢铁巨兽舒展长臂,将预制构件精准吊装到位,混凝土搅拌车穿梭如织,工人们身着橙色工装,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一幅抢工期、赶进度的火热图景正徐徐展开。
项目建设加速度的背后,是开发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持续赋能。今年以来,开发区实施重点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建立“一项目一清单”跟踪台账,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创新举措,推动项目平均开工时间缩短45天。目前,开发区在建重点产业项目林立,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我们正以‘项目突破年’为抓手,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郓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标准地”改革深入推进和“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大幅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一季度同比增长9.02%,高质量发展的春之交响愈加嘹亮。
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一个个项目如同跃动的音符,正谱写着产业升级的华彩乐章。郓城经济开发区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在春天里播撒希望,在实干中收获成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以绿色创新之笔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山东郓城县作为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销售覆盖面最广的酒类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其中,瓶盖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30%,酒瓶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有“酒类包装之都”的美誉。近年来,郓城县经济开发区聚焦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用暖心服务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郓城制造”持续呈现高光时刻。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郓城瑞升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探访这家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造华丽转身的行业标杆企业。作为郓城县经济开发区酒类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瑞升玻璃通过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和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实现了自身从“小而弱”到“强而精”的跨越式发展,更以绿色低碳实践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在瑞升玻璃的生产车间,5台天然气窑炉正高效运转,炽热的火焰取代了昔日的燃煤黑烟,成为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公司副总经理韩要防介绍,自2009年创立之初仅有1台老式燃煤窑炉,到如今全面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瑞升玻璃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环保设施,大幅降低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推动生产环节节能减排。“窑炉改造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让产品品质更加稳定,为高端酒企合作奠定了基础。”韩要防表示。这一转变不仅助力企业通过“中国酒业协会推荐供应商”认证(山东省玻璃行业首家),更成为开发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案例。
走进智能化生产车间,19条国内先进生产线正有序运作。通过电脑参数设定,生产线可快速切换不同瓶型、色彩和工艺需求,日产能突破100万支,年深加工能力达5000万支。从玻璃熔制、成型到深加工,瑞升玻璃构建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产品覆盖国内外高端白酒品牌,远销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市场。在检验区,智能分拣系统与人工复检双轨并行,确保每只酒瓶质量达标。技术升级带来的不仅是产能飞跃,更让产品从早期“浑浊”瓶身进阶为如玉般温润的高端质感,成为酒企品牌升级的强力支撑。
2024年,瑞升玻璃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销售额达1.8亿元,纳税超1000万元,稳居江北地区白料玻璃酒瓶生产龙头。企业通过绿色转型,既破解了传统玻璃行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瓶颈,又抓住国内外市场对环保包装的需求机遇,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郓城县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瑞升玻璃的实践为区域产业绿色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其智能化、清洁化生产模式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减碳。
“绿色发展没有终点。”韩要防告诉记者,未来企业将继续深耕绿色技术研发,探索光伏能源应用和循环经济模式,为行业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稳健前行的绿色引擎,不仅关乎当下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深远影响着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经济的稳步增长与社会的和谐进步筑牢根基。瑞升玻璃的蜕变之路,正映照出郓城制造向“绿”而行的坚定步伐——近年来,郓城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绿色提升工程,推动制造业绿色化,为落实“双碳”工作要求,实现行业长远发展,开发区积极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努力破解产业短板劣势,瑞升玻璃、晶玻集团、祥盛玻璃等9家企业抓住政府协调燃气、电力价格下调的机遇,盯准各自产品优势,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进行密炉环保节能改造,在2023年全部实现天然气能源替代,年减少煤炭消耗量 10 万吨以上。2024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5%,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幅提升。
“郓城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引领下,始终将经济建设当作核心任务,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对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进行统筹,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加以推进,让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工作,完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抓紧政策机遇,突出精准招商,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强化对企业的帮扶力度,持续扩大开放的程度,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增进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推动开发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郓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第一副书记郭国建表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