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音符跃动,鼓声活力四射,吉他拨弦声声,欢呼此起彼伏……近日,一场在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田野乡间举办的青年音乐节点燃了夏日的热情。在这场名为“蒲公英之声”的活动中,星空露营、篝火狂欢、创意市集带来潮流与乡野碰撞的新奇体验,让广大青年游客和村民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深刻感受乡村文化蓬勃焕新的青春脉动。
近年来,侯营镇以红色铸魂、生态塑形、非遗赋能、基建提升四大举措,激活乡村文化基因,释放生态经济潜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将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引擎,让农村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民房变民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愁情怀升温,乡村游成文旅新热点
以田园风光为载体,以运河文化为依托,侯营镇积极推进乡村资源活态转化,发展有景致有故事、可参与可回味的乡愁经济。通过挖掘资源优势,巧妙结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构建农文旅发展新格局。
深挖运河文脉,打造沉浸式民俗体验。徐楼村精准捕捉城市游客对传统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农耕文化与乡村民俗为核心资源,精心构建沉浸式民俗生活体验区。通过恢复供销社、石磨坊、香油坊等13处传统生产生活场景,将凝固的乡土记忆转化为鲜活体验。
串联农文旅资源,全链条整合精品线路。设计“四季乡韵”主题线路5条,将独特的红色文化、民俗非遗等元素与之相融合,精心打造了以徐楼村葡萄、田庄村果蔬、老鸦陈村“樱莓”等为代表的自然教育研学路线,逐步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宜”的特色发展格局。
激活闲置资产,集群化升级“文化乡居”。盘活苏庄村、徐楼村闲置院落20处,创新“文化合作社”运营机制,通过“村集体运营+创客入驻+非遗匠人驻场”模式,建成“守望乡土 温暖侯营”民宿文化集聚区,保留石磨、压水井等乡土元素,植入镂空庭院、半开放书吧等新文化业态。同步开发农家宴、花海骑行、篝火派对等“村游”产品,实现“老手艺唤醒新乡愁,老房子承载新传承”的文化振兴路径。
乡韵传承深化,多元融合为传统焕新添彩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提质行动,通过红色基因传承、生态资源转化、民俗内涵挖掘,推动文化设施提档、产品升级,构建“红绿交融、乡韵浓郁”的文化振兴新格局。
红色铸魂,激活精神感召力。一手抓传承红色基因,一手抓红色元素融合。建成侯营村红色科普教育基地,采取回顾历史、现场交流和实践体验等形式,将红色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度挖掘农耕民俗、仁义孝道、非遗文化等乡土内涵,充分勾起人们的红色记忆与乡愁。
生态赋能,彰显田园吸引力。打造徐楼村“向阳生长”、田庄村“花田森林”等6个文旅IP,开发农事体验、果蔬采摘、非遗工坊等8类沉浸式业态。构建“春赏花海、夏采鲜果、秋收五谷、冬品年俗”的全季旅游图谱,培育特色种植、中草药研学等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
民俗固本,提升文化生命力。深挖“东昌手造”文化资源,培育赵庄村剪纸、张屯村柳编、孙庄村舞狮等4个工坊。通过“旅游+”模式,将民俗文化与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研学教育等深度融合,创新推出“非遗+节庆”品牌,开发“指尖上的乡愁”研学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设计DIY体验包,同时以民俗传承为载体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让传统民俗在守正创新中兼具文化厚度与时代温度,焕发新生机。
乡趣体验焕新,多维路径释放文化活力
以文化基因解码乡村流量密码,通过文化创意活动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赋能“研学+乡村”新业态。创新文旅开发机制,开发“‘薯与泥’的秋天”“疯狂的大白菜”“乡村寻年记”“值此青绿”等主题研学活动。推出陶泥体验、石磨碾米、木版年画、农事挑战等12项沉浸式研学项目,让“研学+乡村”成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引擎。
节庆赋能激活乡村烟火气。在重要节庆推出“丰收奇趣”体验线路,融合“丰收游乐园”“巨型大富翁”“供销社乡味购物”等特色活动,打造露营基地、篝火音乐节、围炉烧烤等消费场景;中华葫芦文化园依托百亩油葵花海与葫芦主题景观,推出“福禄田园”休闲游线路,设计葫芦雕刻、油葵写生、花海摄影等体验项目。
创新“美食+体验”融合场景。梳理传统农家菜谱,复原石磨豆腐、柴火铁锅炖、手工红薯粉等非遗美食技艺,培育“一村一品”特色餐饮,推出“田间厨艺课”“古法腌制工坊”“农耕食材寻宝”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参与从采摘到烹饪的全过程,让乡村美食成为可带走的文化名片。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