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穗飘香,麦浪翻滚。在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苗马村,600余亩订单小麦喜迎丰收。从传统粮田到现代化育种基地的转型,不仅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机,更开辟出一条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特色路径。
走进香城镇苗马村,灿烂的金黄铺满整个大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晃,一片丰收景象。得益于近年来对村庄土地资源的整合重构,苗马村的麦地成方连片,更加平整,大大提升了农机的作业效率。
香城镇苗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强胜:“现在我们村种植小麦面积大概有660多亩,现在全部搞这个大田种植模式,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水源有保障,又进行了专业的管理,小麦产量逐步提高。目前我们合作社自己有两台新型的联合收割机,每台收割机能收割150亩左右,大概两天时间就能全部收割完。”
苗马村曾以传统小麦种植为主,经济效益较为薄弱。为破解发展瓶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联合省内知名种业公司禾丰种业打造订单式育种基地,企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指导、订单式麦种回购,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实现了从传统粮食种植到小麦良种繁育的转型,既保障了种子公司的优质原料供应,又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香城镇苗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强胜:“以前我们村种植小麦单纯就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老百姓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合作社和禾丰种业公司搞这个订单种植模式。主要是给他们种植良种,价格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每斤加三毛钱,这样一亩地能增收300-400元,我们共种植了660多亩,收益就要增加到20万左右。”
订单农业不仅让村集体尝到甜头,更让农户的钱包鼓了起来。村民通过在合作社务工挣工资、年底领分红,实现了“一地生两金”。
香城镇苗马村村民马亿青:“以前自己种地水利条件不行,一亩地丰收了能赚一千多元,碰上天旱还赔钱。还是流转了好,(年底分红)一人一千,我家五口人就是五千,还有合作医疗,一年三个节日发福利。我岁数大了,不搞机械,光干干散活,管理管理麦子、棒子,一年能挣三万多元,有(年轻人)开农机的,能赚五六万、七八万。”
从村民零散田块“单打独斗”,到合作社流转土地“抱团发展”,从普通小麦种植,到订单式麦种培育,苗马村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新路,也为周边条件相近的村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香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侯建新:“近年来,我们香城镇发展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订单产业,像香杨庄和苗马的小麦育种,南齐庄村和东侯庄村村的地瓜订单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村用实践证明了,农业增效必须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下一步,我们香城镇将重点打造育种产业带,让更多村庄通过产业赋能、订单农业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真正把小种子做成大产业。”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