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乐享山东 > 文旅经济

青岛:打造滨海旅游消费热点城市

时间:2025-07-03 15:01:39 来源:消费日报网

  随着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青岛启幕,这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以澎湃之势,开启滨海旅游消费新征程。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度挖掘海洋文旅资源,全力打造滨海旅游消费热点城市,为全国文旅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703145737.jpg

  政策领航

  构建文旅消费新生态

  作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青岛持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近两年,青岛市先后出台《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尤其是今年3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繁荣文旅消费的部署要求,出台了《青岛市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实施“拓展海上旅游场景”等八大行动,打造了一批海洋旅游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亮点。

  从顶层设计层面打通文旅消费全链条,建立市文旅、商务、体育、会展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通过“票根经济”撬动文旅大消费。

微信图片_20250703145741.jpg

  四季营销

  打造消费增长新引擎

  青岛市奏响滨海消费“四季歌”,重点打造了“一月一主题”文旅促消费活动品牌,通过“节庆+赛事+演艺”的复合模式,将青岛的四季魅力转化为持续的消费热点。

  举办首届青岛赏花节,亮出春游青岛新名片;“青马+海军节”双IP联动,推出“号码布就是通行证”活动;凤凰传奇、周深演唱会期间,游客凭演唱会门票可享景区半价、住宿折扣等优惠,拉动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6.33%。

微信图片_20250703145751.jpg

  场景升级

  解锁海上旅游新体验

  去年以来,青岛新建、提升旅游码头2个,推动全市63家海上客运企业、214艘船艇开展联合运营,完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格局,打造了“夜游浮山湾”“橘子海”等海上航线,推出公交、地铁、游船“一票通”产品,持续擦亮“海上看青岛”品牌。

  连续12届举办国际邮轮产业大会,打造青岛—仁川—全北多母港邮轮航线。以邮轮为桥梁,全面拓展与内陆兄弟城市的文旅合作,持续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 登上邮轮观世界”品牌。上新极地海上摩天轮、东方伊甸园水世界、“奇幻海世界”元宇宙乐园等亲海、亲水文旅新场景,丰富消费内容供给。

  IP赋能

  培育文旅产业新增长极

  围绕海洋特色,青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IP。在研学领域,以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为目标,引导海洋科研院所、院校等优质资源向研学业态集聚,全市从事研学旅游的市场主体超过1000家,统筹全市资源推出“奇趣海洋”五大研学线路。深耕海洋文化,新打造《寻梦沧海》《海上有青岛》2部大型旅游演艺,2024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营收超3000万元。

  持续打造“海誓山盟”海洋婚恋旅游品牌,今年4月,联动华表奖开展明星送祝福,为韩国、上海、江苏等地20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推出10条婚恋旅游主题线路。

  区域协同

  共筑胶东文旅“生态圈”

  2020年起,青岛携手烟台、潍坊、威海、日照,胶东五市成立了“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从旅游市场营销、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文旅产业项目、文旅公共服务、对外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加强合作,通过联合开展城市整体大营销,举办大型旅游节会活动,推出系列产品线路,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共创“胶东有礼”品牌,提升胶东沿海经济圈文化旅游影响力。

  惠民利企

  释放消费市场新活力

  联合银联、携程等平台,通过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和市场化运作两种方式,直接面向消费者,发放酒店、温泉滑雪、电影等各类青岛文旅消费券。其中,2025年春节前夕,通过携程、去哪儿平台发放新春住宿消费券,直接拉动住宿领域消费约3000万元,综合拉动各领域消费过亿元。

  为串联毕业季和暑期消费季,同时迎接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青岛举办,6月17日以来,青岛再次启动发放住宿消费券500万元。

  青岛正以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为起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按照计划,下半年将举办超1000场滨海旅游主题消费活动,7月,将以“来青岛,与世界干杯”为主题,围绕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节、青年歌会、青岛国际啤酒节、孙燕姿、周传雄演唱会、《缪斯的花冠-阿尔丰斯·穆夏的繁花诗篇》展览、青岛时尚体育节等重点活动,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费措施。

  同时联动市体育局,发放住宿、景区、演出、电影、体育等文体娱消费券1000万元,进一步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推动青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希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