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可以看见美丽的中国”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叶德宝 □ 楼润苗)新年前夕,87岁高龄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站在武义上黄崇山峻岭的山巅触感而发,“想不到上黄这么偏僻的小地方,能搞出这么一番大事业。这个站是高标准站,是国家里面顶尖的一个,在世界上也是顶尖的一个。我们为‘美丽中国’服务,也为‘世界美丽’环境服务。”
作为国内首个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上黄观测站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新年伊始,记者走进浙江武义上黄观测站一探究竟。
据了解,2022年10月中旬,全国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上黄村正式运行。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是国内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位于浙江武义县上黄村海拔1136米的大毛尖山顶。2017年,在王金南院士的“牵线搭桥”下,武义县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筹备观测站建设。2019年11月奠基动工,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如今基建建设、内部装修、设备安装均已完成。揭牌仪式的圆满落幕,标志着观测站正式启用,未来将面向国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大需求,面向国家“碳中和”宏伟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重点科研攻关,实现大气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科学创新和突破。
上黄观测站(119.51°E,28.58°N)距离浙江武义县城50公里,站址周围50平方公里无工业污染源,季风活跃,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南风。气温通常在1℃—33℃之间。观测站周边生态环境优良,山脚下有“江南布达拉宫”之称的上黄古村落。
从中科院相关人士获悉,该观测站努力建设国际领先的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及生态环境交叉研究野外高山平台,将支撑我国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引领大气物理与化学科学发展、制定国家生态环境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上黄站是实现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科学创新,引领环境领域学科交叉协同发展,促进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创新的重要前沿基地。
中科院研究员潘小乐介绍说:“浙江武义上黄观测站主要有4个功能,一是上黄观测站针对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服务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二是对温室气体进行监测,支持国家‘双碳’战略,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三是在上黄观测站开展从地面到高空的垂直探测,了解中性大气层的构成及一些关键的气象或环境要素的演变,并为支持未来国家天空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我们将在观测站里监测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支持未来大气环境演变,包括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人类有序适应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规范要求观测站建设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间,周边50公里范围内没有污染源,且气流活动性比较好的地点。最终,观测站选在了上黄村,位于武义、遂昌、松阳三县交界。这里向北可以辐射到长三角地区,向南可以辐射到珠三角地区。在这里监测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上黄观测站站长刘兰忠说。
下一步,上黄观测站将开展二期工程建设。“目前,第一期建设主要解决地面上的问题,第二期建设包括碳卫星接收站、碳通量监测塔、气象雷达等,两期总建筑面积将达到4555平方米。” 刘兰忠表示:“未来,可以形成从地球地表到卫星的全方位的‘天地一体化’监测,建成国内首座‘天地一体化’监测科技园。”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