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了!建立新中国,是为了建设新中国。旧中国留给新生政权的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
国内外反动派讥笑共产党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等着看新中国的失败。国际上一些“权威”曾断言,不出3年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将不可救药地被经济问题拖垮。国内也有人认为,“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80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新中国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历史的对比最有说服力,人们可以从无数个视角进行这样的对比。这里仅仅选择1840年、1949年、2019年三个历史节点前后进行对比,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的沧桑巨变,看到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轨迹。
一、综合国力从衰败到日益强盛
历史的指针拨回到1840年。这一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帝国战败,自此中国从“落日辉煌”陷入漫漫黑夜,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衰败沉沦之路。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生动地描写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强劲势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当时的中国又是怎么样的状况?1850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写的一篇时评中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往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英国和美国用机器生产的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中国急速被世界潮流甩在身后。
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从1820年到1913年,中国GDP的全球份额从32.9%大幅下降到8.9%,而同期西欧12国GDP的全球份额则由20.9%增长到31.1%。尽管对这个估算历史学界有不同认识,但在此期间中西方命运的历史性翻转却是不争的事实。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