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民生经济 > 饮食安全

看食品安全的“许昌样板”

时间:2019-09-02 12:15:09 来源:消费日报网 王群

      

日前,“食品安全看许昌”媒体采风活动在许昌拉开帷幕,20多家媒体分别在许昌市区、鄢陵县、长葛市围绕食品生产、储藏流通等环节对多家餐饮、超市、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抽样检查和多维度探访。

“从源头到餐桌”  全链条监控

近年来,许昌市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造曹魏美食之都”作为重要目标,为实现“食在许昌、食得放心”,市场监管局共打造18条食品安全示范街,3106家餐饮示范店,形成了食安创建的“雁阵效应”,涌现出一大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全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20个,其中省级追溯点11个,市级追溯点7个,县级追溯点2个。全市1543家规模以上食品经营企业建立了追溯体系,实现了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追究。

除了追溯系统,许昌又建成食品检验中心1个、区域性检测机构5个、农贸市场快检室15个、基层监管机构快检点89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15分钟食品检测服务圈”。

全市2071个行政村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2455名,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监管体系。市、县公安部门均成立了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侦查队伍,实现“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

据悉,自创建以来,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到65家,认证产品115个,认证面积30.5万亩。已建成无害化处理厂3家,固定收集点11个。12家生猪屠宰企业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屠宰过程24小时远程监控。

 234”监管模式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旅游康养是花都鄢陵的支柱型产业,怎样留得住游客,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是鄢陵旅游康养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自2016年以来,鄢陵县持续开展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把食品安全创建纳入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明厨亮灶工程,4D3E先进管理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全县的餐饮保障水平。

推行“234”监管模式,即2个模式:4D管理和3E管理模式;3项举措: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食品安全示范街、提升农村集体聚餐定点饭店;4类场所:重点抓好学校食堂、敬老院食堂、医院食堂、旅游酒店,助推全域旅游、全域养老建设。截止目前,该县打造出食品安全示范店124家,食品安全示范街2条,建成“放心肉菜”超市2个,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心下沉  打造全省农村聚餐样板

在食品供给方面,许昌率先完成了全省基层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任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重心下沉。

长葛市市场监管局石象食药监所所长王建中告诉记者,在抓好城镇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街建设的同时,长葛市在广大农村还稳步提升农村集体聚餐定点饭店和农村流动厨师管理,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加工场所选择、功能分区管理,以及用水、用料,餐用具卫生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石象镇连庄铺十三碗饭店是当地群众熟知的乡村风味饭店,附近村民家有喜事,多会在这里请客吃饭。石象镇食药监所作为这家乡村饭店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凡200人以上的聚餐,食药监所就会派专人到饭店进行餐前检查。

目前,长葛市13个乡镇办均完成基层监管所规范化建设,成立了乡镇办食品安全委员会,364个行政村均配备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建立了村级食品安全监管投诉站,成为全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的样板。

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督查科副科长陈贯宇告诉记者,食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常抓不懈。下一步,他们将贯彻“四个最严”,聚焦短板补差距,持续巩固和深化创建工作成果,让创建过程真正成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确保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为努力建设“食品安全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翟景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