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魅力江西 > 民生在线

江西省中药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为全国中医药产教融合提供“江西方案”

时间:2025-03-31 10:07:08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5329日,江西省中药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中国药都"樟树市举行。该共同体由由行业龙头企业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共同牵头,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吸收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10所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5所科研机构、以及江西普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上下游企业参与建设,旨在破解中医药产业升级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难题,打造"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

作为全国中医药资源大省,江西拥有"中药宝库"之称,拥有18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孕育了"樟帮""建昌帮"两大传统炮制流派,形成了以"枳壳、栀子、车前子、吴茱萸"(三子一壳)为代表的道地药材品牌集群。2024年全省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中医药强省战略持续深化。然而,产业升级面临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产学研协同机制不畅等瓶颈。

破题之举:构建"四位一体"创新生态

共同体将依托当地政府部门,汇聚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等12所院校,江中集团、仁和药业等20家龙头企业,以及省中医药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形成“政府统筹+院校培养+企业实践+科研转化”的四位一体创新体系。这是江西省首个中药材全产业链产教融合平台。牵头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帆介绍:我们学院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类职业院校,拥有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等4个省级优势专业,建有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心等12个校内实训平台,与50余家药企共建产业学院,年培养中医药技术人才超1000人。

院校协同:打造职教创新“孵化器”,校企共生:培育产业升级“新工匠”

依托樟树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共同体将建设“市域联合体”,重点攻关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计划3年内建立10个GAP种植基地,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万农户增收。将推动药都樟树从“药材集散地”向“全产业链标杆”升级。

院校协同:打造职教创新“孵化器”,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贯通培养体系,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设立产学研创新基金,与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共建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激励机制。

校企共生:培育产业升级“新工匠”,创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培养模式,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樟帮炮制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智能制药”“中药质量检测”等10个模块化课程,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培养。预计年开展企业员工技能培训5000人次,培育“懂工艺、精研发、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愿景:书写“中国中药看江西”新篇章

根据规划,共同体将实施“三大工程”,建设10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发5个“岗课赛证”融合国家标准,打造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示范区。力争到2028年,实现中医药产业人才供给匹配度达90%以上,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超百项,助力江西中医药产业迈向万亿规模,这是江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要实践。共同体将构建“产业出题、政府立题、学校解题、科研答题”的协同机制,为全国中医药产教融合提供“江西方案”。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副书记、院长杨帆表示:我们有信心将共同体打造为中医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江西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新支点”。  

随着共同体正式揭牌,一幅“世界中药看中国,中国中药看江西”的壮美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这个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于一体的“超级平台”,正以产教融合之笔,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答卷,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的“江西力量”。(吴小荣 方晨 彭冬林)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方元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