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江市共青城市持续强化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紧盯九江共青城高新区这个非公党建主阵地,发挥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党工委引领作用,坚持“整园推进”,打造“火炬红”党建品牌,建立“红工匠”“红联盟”“红驿站”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非公党建水平。
通过近几年的打造,九江共青城高新区“火炬红”党建品牌,通过“红工匠”培育行动,“红联盟”党建赋能,“红驿站”优化服务等工作举措,持续完善非公企业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为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进一步解决企业“不敢讲真话、遇事不好办”的问题,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党工委通过丰富“火炬红”党建品牌内涵,持续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探索创新“一杯下午茶”服务企业机制,变“企业上门求助”为“政府主动问需”,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初步构建“办事不求人、茶清人更亲”的营商环境。
创新交流对话模式,变政企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党工委从转变政企关系入手,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交流,以“一杯茶”为媒介,主动邀请非公企业家“欢聚一堂”,敞开心扉,用心交流,在“沁人心扉”的轻松氛围中转“角色”、聊“企忧”、访“诉求”、话“未来”。“一杯下午茶”模式,采用“边饮茶边交流”的非正式形式,以自由落座、自由发言、无议程限制的开放式交流为主,通过香茗品鉴、自由落座等细节设计,将各部门与企业共聚一堂,强化“茶话会”的非正式社交属性,消解传统会议的严肃感,营造跨越隔阂的交流氛围,让企业家“想说的就更多,没有人打扰”,在“侃侃而谈”中深化企业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架起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党工委与企业“信任桥”。
创优诉求办理方式,变政企关系“各干各的”为“一起干、一起拼”。一是创新诉求办理模式。以企业忧为己忧,急企业难为己难。对于企业提出的诉求,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党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工委委员领办,部门协同,党员冲锋在前的诉求办理模式,依托党建指导员队伍,在诉求办理过程中主动沟通,积极交流,不断提升诉求办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精准分类施策。对企业所有诉求建立问题台账,将企业诉求分三类:一类是能当场拍板的立即办理;第二类是需要协调的由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党工委班子成员领办、带领分管局(室)协同共青城市直部门共同办理;第三类“疑难杂症”提交专题会研究解决。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多对一”解决方案,实施三色管理,挂图督战,对第二类和第三类事项规定办理时限,并及时通过“一杯下午茶”向企业家通报办理情况。第二类、第三类事项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内,在“一杯下午茶”上通报说明。
创新机制赋能体系,变政企互动“短期效应”为“常态长效”。一是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将“一杯下午茶”作为九江共青城高新区“火炬红”党建品牌重要举措,纳入党建品牌体系,变短期交流为常态机制,同时,纳入《共青城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列入共青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推动其上升为常态化体制机制建设安排。二是搭建数字平台。探索建立涉企问题数字中枢,就企业普遍反映及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归总分析,构建“企业画像—诉求标签—政策匹配”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高新区企业发展动态,梳理高新区发展难点问题,并纳入相关政策制定决策,推动政策制定由“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三是完善长效举措。建立由“企业出题、政府答题”向“主动判断、精准出击”转变工作模式,每期“下午茶”主题由高新区相关局(室)根据高新区产业发展痛点提出建议,邀请涉及的企业共商议定,共话未来,变“有效管理”为“有效服务”,有效保障对话主题贴近企业需求、活动长效可持续。
“一杯下午茶”实施以来,通过身份“转变”,工作“转型”,关系更“亲”了、服务更“好”了,“火炬红”品牌更丰富更“响”了,发展动力更加足。
一是变“管理者”为“服务者”。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九江共青城高新区与企业关系更加亲近,各项服务举措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反馈报告”的闭环办理流程,共收集企业诉求79项、办结48项、正在办理31项,提高了企业的发展预期感、增值获得感,有的企业同驻市院校达成了校企合作意向,有的企业在互动中找到了产品的上下游企业,有的企业增强了发展信心正在增资扩产建设二期项目。
二是变“各自干”为“共同谋”。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各部门工作合力得到有效整合,通过“一杯茶”和专职党建指导员,在服务中团结引领高新区企业同向发力,共谋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五期,100余家企业参加,很多企业由被动参与到主动申请,由“旁听生”转变为“发声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其中不少企业主动参加了两期。
三是变“一时潮”为“长久计”。通过纳入《共青城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列入共青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做实了“一杯下午茶”常态机制,通过数字赋能、数据分析,为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一杯下午茶”逐步成为政企联合“共唱”未来的“常态长效”。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