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涌山司法所紧扣社区矫正“教育、感化、挽救”核心目标,突破“重监管、轻引导”传统模式,创新构建“暖心、爱心、贴心、安心、信心”“五心助矫”工作体系,通过精准化施策、人性化服务、多元化矫正,推动社区矫正从“管得住”向“矫得好”的转变。2025年以来,辖区50余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漏管脱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对象程某勇救落水老人、潘某重拾生活信心等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五心助矫”工作法的实践成效,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
一、“暖心”走访:搭建信任桥梁
“暖心”走访是涌山司法所拉近与社区矫正对象距离的核心举措,通过“司法+村(居)”联动模式,让监管更有温度。
联动走访,精准掌握情况:司法所联合村(居)委会每月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遍访,充分发挥村(居)委会“人熟地熟”的优势,第一时间了解矫正对象的实际困难并协助解决。走访中,工作人员不仅与矫正对象本人深入交流,还会与家属、村“两委”干部沟通,全面掌握其思想动态、生活状况。
矛盾化解,消除心理隔阂:针对走访中发现的矛盾纠纷、心理问题,工作人员及时介入疏导,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有效破解矫正对象对司法所的芥蒂与隔阂。
成效显著,保障监管安全:得益于“暖心”走访构建的信任基础,今年以来,涌山司法所在册的5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均未出现漏管、再犯罪现象,为社区矫正工作筑牢了安全防线。
(司法调解工作获得群众认可 摄影:何伟)
二、“爱心”帮扶:聚焦急难愁盼
“爱心”帮扶聚焦社区矫正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与实际需求,从生活救助、就业支持两方面发力,为矫正对象解决后顾之忧。
精准慰问,传递社矫温情:针对生活困难的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会在节假日开展定期走访慰问,2025年已对6名家庭困难的矫正对象进行慰问,让“社矫爱心”直达人心。
就业搭桥,破解生计难题: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摸排矫正对象的就业需求,结合其自身技能,与当地多家企业合作搭建就业平台,并为取得资格证书的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引导。以社区矫正对象潘某为例,曾因失业陷入“生活困顿、女儿学费无着落”的困境,司法所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2025年成功为其搭建就业桥梁,助其入职景德镇某货运公司,不仅解决了基本生计,更让潘某的从“消极度日”转变为“积极生活”。
(涌山镇司法所开展帮教主题活动 摄影:何伟)
三、“贴心”教育:强化正向引导
“贴心”教育坚持“常态化+个性化”结合,针对矫正对象特点开展精准教育,筑牢法治意识与责任意识。
分类施教,聚焦重点人群:在常态化集中教育基础上,根据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因材施教。针对涌山镇矫正对象中介绍卖淫、组织卖淫等罪名占比超一半的情况,联合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业务骨干开展专项普法宣传;邀请检察院、公安、律所等部门骨干开展预防重新犯罪专题教育,2025年已开展各类学习教育10余场次。
线上补充,实现教育全覆盖:利用“心岸”APP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实现学习、考试测评一体化,为因工作、身体原因无法参加集中教育的矫正对象提供补充学习途径,确保教育无死角。
创新实践,重塑责任认知:联动交警部门,在安全评估基础上筛选表现良好的交通肇事类矫正对象,让其在交通拥堵高峰时段协助指挥交通、维护秩序。这一举措让矫正对象从“交通规则违反者”转变为“交通秩序维护者”,在市民的认可中重塑自我价值感与责任感。同时,结合“6.26”禁毒日等节点,组织矫正对象参与法治、禁毒、扫黑除恶等普法宣传教育2次,强化法治观念。
四、“安心”疏导:破解心理症结
涌山司法所聚焦矫正对象心理需求,联合专业力量为其解开“心结”,扫除回归社会的心理障碍。
专业力量驻点服务:联合涌山镇妈妈团志愿者协会,充分利用其心理疏导室资源,聘请2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驻点,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等方式,精准识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建立完善心理档案。
靶向干预解心结:针对存在焦虑、自卑、抵触等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由心理咨询师联合妈妈团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运用认知重构、情绪宣泄等专业方法,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纠正错误认知。2025年以来,共对2名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效干预,帮助其走出犯罪阴影。
技巧传授促自助:开设心理调适专题课堂,向社区矫正对象传授呼吸放松、正念冥想等实用自我调适技巧,引导其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五、“信心”重建:培育社会责任感
“信心”重建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通过公益实践让矫正对象重拾信心,主动融入社会。
强化思想道德引领: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美德等教育融入公益活动和日常教育中,通过观看红色影片、讲述道德故事、分享成长感悟等形式,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搭建公益实践平台:在涌山妈妈团志愿者协会设立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集体劳动、志愿站岗、关爱老人等公益活动,让其在奉献中感受责任、收获认可。2025年,已累计组织集体公益活动9余次,参与社区矫正对象达900余人次。
正向激励树标杆:建立“先进推荐”激励机制,将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学习参与、公益服务等情况纳入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对象及时给予表扬,并优先推荐参评先进。社区矫正对象程某明在矫正期间严格自律,积极参与思想学习和公益活动,2025年5月10日晚,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河水勇救落水老人,其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司法所积极为其申报“景德镇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目前已完成公示,正启动减刑程序。
涌山司法所通过“五心助矫”工作法创新监管模式、深化教育矫正、强化帮扶协作、重拾生活信心,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既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管控,又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为推进平安建设、维护一方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层支撑。未来,涌山司法所还需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加强与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持续提升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程立璋)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