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范围内已逐渐形成了以“碳中和”为代表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共识。我国也提出了2030碳达峰目标和2060碳中和愿景,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体现了我国推动碳减排的信心和决心。
开始起势的绿色低碳经济与加速推进的数字经济相碰撞,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指明了新方向,也对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企业必然要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碳减排成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倒逼因子,走在行业前列者,将获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双碳将重塑所有行业、所有业务,碳作为未来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将融入到企业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全生周期之中。当企业获得碳减排优势后,充裕的碳排放额度也将为企业带来最具前景的收益。可以说,谁率先拥有领先的碳减排能力,谁就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对于双碳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环保研究室主任郭士伊表示,企业应当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降碳过程中“乘法”效应,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三大目标:一是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重塑组织和流程,提高效率、降低能耗、降本增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收入;二是应对不确定不稳定性,构建企业新型能力;三是支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而落实双碳战略,需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绿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色,数字化转型则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毫无疑问,企业实现从源头、过程到整体的全价值链节能减排,需要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撑,数字技术是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企业能源生产、使用侧节能和效率提升,进而构建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