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要闻

从工业端到消费端 智能机器人加速融入生活

时间:2025-08-21 10:34:04 来源:消费日报网

  编者按: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67%,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灵巧操作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39亿元。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具身智能正从工业臂、商用轮式机加速跃迁为“家政工”“陪护员”,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机器人有望成消费新入口。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市集上,机器人“小二”为顾客穿糖葫芦;格斗赛场,两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搏击比赛;抖直、平铺、折叠,叠衣服机器人帮助人类解放双手;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一个转身就可能与一只机械狗或是机器人擦肩而过……这是记者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到的一幕幕场景。

screenshot-1755740553541.png

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人流如织。唐 瑞 摄

  8月8日至12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记者从大会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和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了解到,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共有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相关企业参会、百余款新品首发首秀、1500余件展品亮相展会。此外,在同期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上,更有近20个国家的6000余支赛队同台竞技。

  从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的2015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始,如今大会已举办11届,机器人早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记者在现场与众多展商和观众交流,大家普遍的感受是:“十年前我们谈机器人,想到的是机械臂,是工业制造;今天谈机器人,想到的则是家务,是康养。”

screenshot-1755740572065.png

图为机器人正在穿糖葫芦。 唐 瑞 摄

screenshot-1755740581972.png

图为机械臂正在叠衣服。 唐 瑞 摄

  机器人的落地顺序一般是工业—商业—家庭。有专家认为,智能制造是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商用服务场景的应用普及最快,而家庭场景的应用则最具潜力。在本届大会,记者直观感受到了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大会现场,一处展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记者跟随人流走上前,发现是一款叠衣服机器人正在工作:工作人员随意铺陈杂乱衣服,机械臂都能有条不紊地将其抖直、平铺、对折。关于工作原理,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内置的Spirit v1 VLA 模型提升了泛化能力,机械臂能精准感知衣物的每一处状态,褶皱、光影的干扰不再成为问题,即便在动态干扰下,它也能完成多任务连续操作。它可以被理解为家庭助理,叠衣服只是其中它的一项工作。”

  除了可完成单项家务工作的机器人,大会现场也出现了已入职超三万家酒店的智能体“员工”。在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区,记者看到了可完成配送、清洁、布草、安防、消杀等不同任务的机器人:早晨可化身“送餐员”,中午切换为“清洁工”,夜间则承担“巡逻员”角色,大幅提升设备利用率。该公司技术工程师董浩然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主要向包括酒店、医院、工厂等在内的场景提供服务,通过机器人及智能体生态系统重新定义消费者的体验。比如,有机器人协助进行清洁,消费者入住酒店时速度更快,等待时间更短。

  记者发现,参观展会的家庭及普通消费者人数相当多,许多观众都携家带口前来观展。截至8月12日中午12时,大会主办方统计,四天展期内,参会的普通观众超过130万人。对此,高盛中国工业科技分析师杜茜认为:“这意味着除科研、AI训练、程序开发、舞台表演等需求外,教育、陪伴、娱乐等近端需求潜力可能被低估。长期来看,这个早期信号预示着只要机器人‘有用、买得起、安全’,其消费级市场空间将不亚于制造业需求。”

  科技不管如何“高大上”,最终的生命力都在于应用。为推动机器人从工业端走入消费端,京东在此次大会上发布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我们将投入大量资源,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京东集团探索研究院具身智能负责人戴文军说。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志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