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要闻

《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发布

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时间:2025-08-11 10:41:13 来源:消费日报网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不同于传统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需求,如今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许多新的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出现。

  为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按照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的政策思路,提出了9个方面23项具体举措,顺应消费新趋势、新特点,从变化中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

  优化供给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如今,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化,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以及新式饮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方案》针对这些趋势提出,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重点在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创新地方特色食品等方面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群体对便捷性的要求。

  农产品消费的源头是农业生产。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平。“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带动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迈进。

  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发布了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西湖龙井茶等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引导各地深入挖掘本地区粮油、畜禽、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食品工业上游承接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下游拉动日常饮食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表示。

  产销对接 建设高效流通体系

  “建设畅通、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降低流通损耗、提升农产品消费品质,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表示。

  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流通质效、产销协作,农产品流通水平直接影响消费品质。《方案》提出,在产地,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等流通网络,补齐“最先一公里”短板;在销地,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等标准化改造,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作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每年仅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就达10亿吨。生鲜农产品跨越山海,从产地到餐桌一路“鲜”已经不是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冷链物流的支撑和保障。冷链跟不上,配送跟不上,就会限制生鲜农产品消费。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聚焦“最先一公里”,持续推进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实施中央财政冷链项目,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重点就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预冷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以及产后处理能力建设作出部署,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说。

  激活市场 强化品牌建设

  如何激活消费市场?“村BA”、村跑、村创……从消费场景看,消费者在关注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体验感,呈现游购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等趋势。据统计,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业态融合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方案》提出要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开展“乡村四时好风光”“游购乡村”等系列活动,推出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年俗节庆活动和农特产品。深入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推动乡村民宿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农产品销售、特色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等综合业态。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塑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持续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说。

  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累计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更多消费场景。”雷刘功介绍。

  (综 合)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志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