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要闻

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时间:2025-09-15 10:43:25 来源:消费日报网

  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推进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施打造新动能行动

  推动产业升级向“新”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李乐成说。

  此外,会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特别是,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传统产业加快“焕新”,新兴产业加速“领跑”,未来产业加力“生根”。

  作为制造业主体,传统产业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占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大部分为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既是竞争优势所在,也是经济增长和群众收入就业的基本依托。“十四五”以来,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传统制造品牌美誉度大幅提高,优质产品畅销全球,18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品牌500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5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59.8万个,广泛应用于工厂、港口等领域,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了1亿台(套)。“我们聚焦发展迅速、技术先进、市场广阔、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柔性定制、共享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李乐成说。

  系列政策措施出台落地

  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效益、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去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用工人数超过1.28亿,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4%、7.4%、5.4%,均高于大型企业。

  李乐成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累计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1.46万家,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落地,有力助企纾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例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981个,投资金额超过690亿元,累计超过2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十四五”期间,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超过19万亿元,增幅超过120%,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产业链协同中,超95%的“小巨人”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建立稳定配套关系,超80%的企业分布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40余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

  未来,更多举措有望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李乐成表示,“十五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聚焦政策法规、优企培育、公共服务等,进一步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综 合)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