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鉴定推动成果转化
近年来,轻工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加快升级迭代,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持续强化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保驾护航。经全国性轻工行业协会、学会,地方省级轻工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专家等审核推荐,2025年二季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来自家电、塑料、食品、轻工机械、五金、造纸、电池、陶瓷、香化、照明电器、皮革、日化、日用玻璃、眼镜、自行车等19个行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了鉴定,这些成果在助力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及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轻工业“新质”发展注入新动能。
技术创新引领消费升级新潮流
在家电领域,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三元非共沸混合工质及其制冷系统,构建了玻璃纤维改性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大幅提升高静压及高温高湿环境下风机风道的可靠性,强化了空调防油烟侵蚀能力与耐腐蚀可靠性,成功研制出整体式厨房空调,为厨房场景带来全新舒适体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提出适应极端环境高效热泵空调器的设计理论与方法,首创三缸变容积比双级压缩机,发明新型冷暖分送热泵空调器,突破了极端环境下热泵空调器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瓶颈,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食品行业同样亮点突出。内蒙古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基于母乳蛋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开发了蛋白的分离制备和结构调控技术、离子交换及柠檬酸盐钙整合技术,以及乳铁蛋白活性保持、高效富集及其与骨桥蛋白的协同增效技术,实现了婴配粉蛋白营养功效、消化性和免疫功效的提升,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生物制造驱动产业升级新跨越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问题,在全球率先构建以未知食品安全风险为核心的网络化立体防控理论,发明科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全球新一代快速检测与精准防控技术及装备,并顶层设计构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食品微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等国家标准20余项,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酵母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挖掘不同功能酿酒酵母菌2000余株,建立食品加工用酵母种质资源库,开发得到全水溶性β-葡聚糖,拓展了其在液态食品体系的应用,推动酵母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完成细胞培育肉关键技术及工业化生产线构建,首次建立内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改造的北京黑猪肌源性永生化细胞系,传代超过220代,并开发细胞培育肉汉堡、雪花肉排等产品,为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智能制造助力提质增效新突破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家居设计降本增效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在户型图自动识别、家居模型精化、家居参数化建模、家居自动布局等方面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开发出能够契合不同家居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数字服务的设计平台,推动家装设计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场景化升级。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白酒高速灌装生产线无人化上料系统与控制技术,首创全自动高速间歇式装盒钉订一体化技术,攻克装盒打钉高精度同步控制难题,实现多机器人协同标准化作业,整线盒装产品生产速度可达18000瓶/小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东南大学等构建多交联互穿水凝胶系统皮肤细胞外基质,设计能够精准模拟皮肤力学性能和多层结构的皮肤芯片,开发皮肤芯片的AI算法和自动化仪器设备,可对化妆品的多种组分同步测试,替代动物实验,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检测灵敏度和效率,显著缩短化妆品的研发周期。目前,该成果已在100余家化妆品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用,为30余家化妆品企业提供功效与安全性测试技术服务。
这些科技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引领消费升级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效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获得了行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下一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机遇,持续完善轻工科技创新促进机制,深化科技成果鉴定对成果转化的护航作用,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加快发展轻工业新质生产力。
(综 合)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