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现存的宠物经济相关企业达到447.4万家,这一数字是2021年的3倍多。其中,超过77%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足3年。根据淘宝出海发布的海外宠物消费趋势,今年海外“618”大促期间,超3万家宠物商家参与天猫“618”出海,其中1000多家商家的跨境成交额同比翻倍。
国内宠物企业的加速出海,极大丰富了海外供给,同时也在重塑市场竞争格局。一方面,供给端的快速扩容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欧美等高客单价市场,产品价格呈现整体下行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研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宠物用品正向智能化方向迭代。面对这样的海外市场环境,出海企业形成了明确共识——依靠产品积累用户口碑、建立品牌心智,是长期留在“牌桌”上的唯一路径。
新消费品牌“蓝海”突围
宠物用品主要包括牵引器、清洁护理、宠物窝垫、食用器皿、宠物服饰、宠物玩具等细分品类。宠物用品企业的出海路径,按照优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生产能力,但尚不具备品牌建设能力的供应链型企业。这类企业往往先以“制造出海”,通过贴牌代工方式,为沃尔玛、亚马逊等大型零售平台以及Chewy、Petsmart这类大型宠物用品连锁商超提供产品。
天元宠物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2000年,天元宠物开始参加各类国际展会开拓国际客户,在推进代工业务的同时培育自主品牌。2014年起,天元宠物陆续收购了美国和德国宠物品牌,并在日本成立“日本宠物联盟株式会社”负责日韩市场业务。同时,天元宠物也布局了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搭建独立站作为产品与品牌的展示渠道。
另一类出海的宠物用品企业,主要是新消费品牌,如PETKIT小佩、霍曼、PETWANT派旺、鸟语花香、PAPIFEED等。与供应链型企业不同,新消费品牌出海先从周边东南亚国家开始布局。某国内头部宠物用品品牌负责人艾米(化名)介绍:“东南亚虽然市场规模不及欧美,但也是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并且没有太多头部企业垄断市场,所以国内品牌反而能凭借更强的品牌能力获得先发优势,快速冲到市场前列。”
价格内卷推动智能化升级
“从几年前开始,普通宠物用品竞争就已经非常激烈了,利润空间被压到很低。”艾森智能运营负责人张健表示,公司从2年多前开始采取“用技术避开价格内卷”的策略,将研发重点转向“AI+”智能宠物用品,希望以此打造产品差异化,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盈利空间。
智能宠物用品泛指利用5G、AI、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各类宠物用品,包含智能猫砂盆、智能喂食器、智能饮水机、智能摄像头、智能牵引绳等在内。根据QY Research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智能宠物用品市场销售额达到42亿美元。2024年,小众品牌Birdfy的智能鸟类喂食器,在亚马逊普遍标价9.9至19.9美元的喂食器中,以199美元高价冲上亚马逊畅销榜,月销售额数百万美元。
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大量与头部品牌产品同类型的工厂贴牌竞品出现在亚马逊上,借助更低的开模成本掀起价格内卷。主营智能宠物用品的Catlink相关负责人曾公开分享,截至2024年10月,智能猫砂盆在亚马逊上的ASIN数增长160%,但同期市场份额只增长63%。供给快于需求增长,导致亚马逊销量前三名的智能猫砂盆产品,售价从600美元左右下降至150美元左右。
价格空间被再次挤压也反映出,海外市场对智能宠物用品的接受度相对有限。“现阶段消费者不买账,还是因为产品不够成熟,没有好到让消费者改变认知。就像苹果手机出现之前,大家对诺基亚都挺满意。所以企业更需要做坚定持续的投入和产品迭代,从长期来看智能产品一定是趋势。”艾米说。
要通过口碑和服务建立用户心智
“宠物用品天然是弱品牌心智的产品,类似充电宝这样的3C产品,在欧美市场有Chewy这样的大型渠道品牌,但始终没有像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全球化品牌。所以产品销量更多取决于如何在高性价比的情况下,既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又能让消费觉得产品很酷。”张健表示。
艾米认为,宠物用品可以借鉴母婴用品打造品牌的方式,通过1至2个有差异化创新的爆款产品,形成好的产品口碑,以此慢慢建立品牌心智。
除此之外,在宠物用品的成熟市场,品牌心智的建立绕不开线下主流消费渠道,而这也是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后,PETKIT小佩与Catlink也开始将业务向美国扩展。不同于供应链型企业,新消费品牌带着更强的自有品牌意识,主要采取自建独立站的自营模式,并不急于进入拥有高客流量的大型宠物用品连锁商超。
“品牌影响力真正实现以后,再和这些渠道谈判,可以拿到的条件就不一样了。现在进入的话只能接受贴牌和很低的供货价,也无法积淀真正的品牌能力。”艾米表示。 (综 合)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