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产业经济 > 日化

上海“东方美谷”开启“从优到强”跃升

时间:2025-07-09 10:42:03 来源:消费日报

  □ 本报记者 王薛淄

  日前,在首届中国香妆品牌发展大会上,海关支持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正式对外发布。据悉,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23年开始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其中国货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5%。这项全国首个针对化妆品产业的海关专项政策,为正在高速发展的国货化妆品品牌注入强心剂。

  11条新政破解通关瓶颈

  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升级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上海口岸化妆品进出口总值达253.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5.6%。新出台的11条措施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政策落地将继续强化上海作为全国化妆品进出口枢纽的地位。

  具体来看,措施共11条,主要涉及3方面内容。在检验流程优化方面,将对纳入地方政府“白名单”的出口化妆品实施抽样后即放行;针对小规格出口产品优化取样策略;整合分装复出口的半成品检验流程,加快通关放行速度。在监管创新领域,落实进口化妆品分类监管理念,简化专业展会参展品入境手续,并探索建立进出口检验采信机制。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助力进口化妆品检测研发,降低高级认证企业出口化妆品抽检比例,探索远程作业方式赋能属地查检,推进关地协同共治,加大标准法规支持力度。

  以一支净含量不足0.1克的眉笔为例,之前海关按规定需抽检30克至40g样品,相当于400支成品眉笔从客户订单中“消失”。如今,海关将检测环节科学前移至原料或半成品阶段,成品抽检仅保留微生物等必要项目,这一变革不仅使企业成品抽样量锐减三分之一,还让通关时间压缩超90%。

  作为政策承载地的“东方美谷”,历经十年发展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袁泉表示,目前区域集聚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企业311家,规上工业产值超过560亿元。其中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市37%,销售额占全市40%。“我们充分利用好自贸区新片区的制度优势以及海关支持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依托全国唯一的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商标注册受理中心这些功能性平台,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全方位赋能香妆行业。”袁泉表示。

  品牌孵化模型提供转型路径

  破解行业三大发展隐忧

  事实上,虽然国产化妆品已经连续2年占据全国化妆品零售额的半壁江山,但单个品牌零售额规模偏小,没有形成品牌矩阵,成为国产化妆品后续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面对行业“品牌白牌化、价格内卷化、价值空心化”隐忧,上海市奉贤区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亿表示,“政府需引导企业从营销驱动转向研发驱动。价格竞争是短期行为,唯有夯实产品功效与品牌价值,企业才能行稳致远。”据悉,奉贤区已构建分层培育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公共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助力成长期企业品牌孵化;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壁垒。

  与此同时,大会发布的《东方美谷PRIME品牌孵化力模型》,也为产业转型提供方法论支撑。该模型基于对东方美谷172家企业的深入研究,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东方美谷”在品牌培育与孵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化妆品产业集群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品牌专委会专家、FBeauty未来迹创始人刘李军会上介绍,《东方美谷PRIME品牌孵化力模型》包含三个核心维度: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价值引领。在创新驱动方面,“东方美谷”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在生态协同方面,“东方美谷”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企业落户,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在价值引领方面,“东方美谷”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在2023年品牌价值已经超过338.78亿元。

  站在十年新起点,“东方美谷”开启“从优到强”的跃升。“我们锚定加快‘东方美谷’由产品向品牌转变的目标,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企业标准提级、质量提级、服务提级,加快引入一批全球知名的香妆企业和品牌,久久为功打造千亿级的美丽健康产业集群。”袁泉表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