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热点消费 > 百姓民生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暑期三下乡追寻英烈魂

时间:2021-09-02 15:20:52 来源:消费日报网

  汹涌乌江波澜壮阔,红色记忆悠扬振奋,近日,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816工程遗址烈士陵园,祭祀先烈,传承“三线”精神。816工程遗址烈士陵园是816工程建造过程中牺牲同志的安葬地,是816建设者们即使身在远方也最为牵挂的地方。

  这里静静矗立着76块墓碑,每一块墓碑的背后都有一位年轻的英雄,墓碑主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在这青春肆意的年纪,他们已经扛上家国重担,隐没在大山深处建造军工巨洞,甚至为此献出宝贵生命。816工程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是无数先辈呕心沥血,开拓数十年才造就了如此浩大的军工巨洞,816工程遗址烈士陵园中一块块墓碑见证着那段历史。

  曾在816工程总指挥部担任设计管理科负责的开发人员潘开泰对学子们嘱咐道:“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忘记他们。”那段历史是艰苦的,是峥嵘的,国家和人民应永远记得816工程建设中为革命献身的英烈们。

  在烈士纪念碑前,志愿者们为革命先烈朗读了《可爱的中国》(节选),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现出青年志愿者们对英烈先辈的崇敬之情。志愿者代表踏着沉重的步伐为烈士们敬献鲜花,全场低头哀悼。

  江山如此多娇,核军工精神永留存。青年志愿者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前辈的同时弘扬了三线人自强不息,铸剑为犁的“三线”精神。几十年前“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庄严宣誓后,数万名士兵、工人、专家隐姓埋名,毅然决然走进了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为国建设。现在这座烈士陵园中静静的矗立着的76块墓碑早已被风雨给侵蚀,可先辈们留下的“三线精神”将永远流传。(龙俊颖 邓玉涵)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刘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