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热点消费 > 百姓民生

第十八届“光博会”盛大召开 武汉光电子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时间:2021-10-28 16:31:30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年10月27日-29日,第十八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光博会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及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湖北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北省分会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承办。振威国际会展集团负责全面执行、运营。

开幕式现场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利华,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院士专家代表邬贺铨、谭建荣、李培根等出席。工信部总经济师许科敏、武汉市市长程用文、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俄罗斯激光和光子协会主席科福仕、华为高级副总裁靳玉志致辞。副省长曹广晶主持开幕活动。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

工信部总经济师许科敏致辞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致辞

俄罗斯激光和光子协会主席科福仕视频致辞

华为高级副总裁靳玉志致辞

  据悉,本届光博会是我国国家级战略工程,已成为中国光电子产业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将为全球光电子领域领军企业提供一个集中展示、品牌宣传、平等竞争、协同发展的产业平台。正逢“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加快推进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创新,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高效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高层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本届光博会正是武汉“一主引领”高分答卷的重要一笔。

  博览会以“光联万物,智引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外光电子领域上市企业、国家级和各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冠军企业。共规划设置光通信技术与应用、激光与智能制造、光学与精密制造三大主题展区。吸引到40多家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士、瑞典、俄罗斯、意大利、新加坡、立陶宛等国际知名企业参展,国际知名企业参展数量较去年翻番。华为、荷兰爱万提斯、法国爱科斯布鲁等全球光电子巨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华工激光、大族激光、锐科激光、上海瀚宇、浪潮、科大讯飞等中国知名品牌,武汉东湖科学城光谷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中信科、长飞等明星企业300余家齐齐亮相,展示光电子龙头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华为首次在武汉光博会设置300多平米的特装展示,甲骨文、科大讯飞、用友、佳能光学、利亚德等全球知名企业首次参展。




展会现场

  结合展会主题与展示内容,博览会期间共举办1场主题高峰论坛、3场产业交流峰会、16场专题技术会议与4场特色活动。汇聚一批全球知名光电子企业和高端人才,全面涵盖F5G千兆光网、激光产业链、硅光产业应用、未来显示技术及制造装备、先进光通信技术等热点话题,邀请多位中外院士、学者、国家杰青以及知名企业家作演讲,搭建光电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

同期论坛活动

  在开幕式“5G加速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谭建荣、邬贺铨等院士专家围绕工业数字化转型、光通信行业发展、光纤传感技术展望、F5G千兆光网与新基建和光学基础技术研究等做主题演讲。

  首届中国激光产业链论坛以“光电智造、链向未来”为主题,围绕激光智造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上的“卡脖子”难题、紧抓全球供应链重整和经济“内循环”的战略机遇等主题展开。并提出《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宣布2025年要实现规划以上激光产值800亿元,武汉激光龙头企业在激光产业策源地的武汉,再次集结发力。

首届中国激光产业链论坛

  据悉,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武汉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最有希望率先突破万亿规模、成为武汉首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执行运营单位,振威会展全面负责招展招商、论坛策划与组织运营、媒体宣传、嘉宾邀请与会务服务等工作。在当下全国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充分发挥专业运营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严格执行防疫防控标准,与主办单位、合作单位共同打造光博会世界级会展品牌,助力推动武汉光电子、光通信产业跨越腾飞。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刘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