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安全 > 市场安全

万亩花椒迎丰收 武都奏响“椒”响曲

《新华·中国(武都)花椒价格指数2022—2023产年运行报告》发布

时间:2023-07-24 14:05:08 来源:消费日报网

  7月23日,《新华•中国(武都)花椒价格指数2022—2023产年运行报告》在陇南武都花椒(电商)产销对接会上正式发布。

图片1.jpg

新华·中国(武都)花椒价格指数运行报告(2022—2023产年)发布现场

  据悉,新华•中国(武都)花椒价格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联合编制,是国内首个反映全国花椒市场情况的价格指数。自2020年7月首次发布以来,指数提供了及时、全面、准确的花椒市场信息,已成为生产种植、政府监管、贸易决策的有效参考,是全国花椒市场的“晴雨表”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指数报告显示,20222023产年(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前期散发疫情、后期疫情影响结束及全国经济逐步回暖的大趋势下,国内花椒市场价格“先抑后扬,曲折上升”,走势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在此基础上,武都花椒依靠坚实的产业根基、有力的政策指导,在20222023产年中,产量、产值不断提高,品牌保护、品牌建设等工作持续加力,市场区域逐步扩大,客商认可度显著提高,产业亮点纷呈。

  量稳质优,小花椒夯实武都县域经济发展根基。甘肃武都,作为我国的花椒之乡,其盛产的大红袍花椒以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而久负盛誉,小小的花椒不仅“麻”倒了众人,还撑起了武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片天”。目前,武都区花椒基地总面积常年可达100万亩,挂果面积达70万亩,在全国红花椒产区中首屈一指。随着武都区花椒产业质量、产量产值的迅速提升,武都花椒产业价值也将持续放大。

  逆势增长,武都花椒上市期间价格强韧稳定。每年7月是武都花椒的上市期。2022年,在全国疫情和供给宽松的影响下,全国花椒价格应声而下,但武都花椒价格却在上市期间逆势增长。这种亮眼的表现,得益于武都花椒产业不断发展,其严谨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把控,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未来,随着武都花椒产业进一步发展,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价格优势将会更加显著,并为武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价格强韧,武都花椒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帮手。在疫情影响餐饮消费和市场供需宽松的背景下,武都花椒的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且在全国各产区中位居前列。以2022产年50元/斤的统货批发价格计算,每斤花椒可实现利润25元以上,这为椒农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维护了武都椒农的种植热情,也使武都花椒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有力抓手。

  物尽其用,多产品彰显武都花椒应用价值。高品质成就了武都花椒的高价值,在花椒精油、方便食品等产品中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四川、重庆、山东、广东等地餐饮中可以看到它的踪迹。最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武都花椒市场表现在全国红花椒主产区中首屈一指,市场表现彰显了武都花椒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不仅如此,武都花椒企业仍不断创新,例如推出以花椒为原材料的足浴包,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多措并举,筑牢武都花椒产业良性发展。武都是花椒的适宜生长区,多年来,武都区坚持将科技支撑、提质增效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花椒管护工作、召开花椒产业乡土人才振兴培训班、出台《武都花椒武都油橄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政策,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也让武都花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报告指出,武都区作为我国红花椒主产地之一,依靠突出的品质、稳定的规模、广阔的市场,成为我国各红花椒产区中高质量发展的代表。近年来,武都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拉开架式构建产业体系”的总体部署,立足武都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悠久的栽培历史,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加快花椒基地建设,实施更新复壮,巩固壮大知名传统品种,培育优质高效新品种,强化电商营销,花椒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从产业优势出发,武都持续打造品牌影响力,通过指数这一数字化工具,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经济新动能。

  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专业承担经济信息服务业务的直属机构和中国经济信息服务的开创者,旗下新华财经国家金融信息平台重点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新华指数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领域指数服务机构,是指数领域的国家队,通过发挥在专业设计、数据采集、信息传播、资源聚合、平台渠道等方面优势,在资本市场、实体产业、城市发展、品牌建设等领域孵化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指数产品,为经济研究分析、市场价格发现、投资决策参考提供分析工具与市场指针。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孙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