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70周年

由传统农业转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北京玻璃台全力打造村美民富新农村

时间:2019-07-11 16:15:20 来源:消费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宏涛

  北京平谷区玻璃台村党支部1940年建立,解放后,玻璃台村在历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民俗旅游业,解决农民增收共同致富问题。

  玻璃台成村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村域内现有明长城遗址、鬼斧神工一线天、高耸山涧迎客松、天子谷等自然奇观,另外还有融宗教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东指壶景区。村内建有67栋别墅楼,清一色的灰白色调二层楼,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群山翠色中婉约清丽,仿若江南的徽派建筑。2008年,玻璃台村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是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平谷区旅游试点村之一。

  发展民俗旅游产业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

  玻璃台村地处平谷区镇罗营东南部,坐落在平谷最高峰东指壶山脚下,是平谷区海拔最高的村庄。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域内独特的气候,有天然氧舱之美誉。

  玻璃台村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过去,人们生活艰苦,只能“靠山吃山”,随处可见的玻璃树被村民摘下树叶晒干,捆扎后贮存起来,蒸东西时用来做屉布。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玻璃台村周边难觅树林,山泉也变成浊水。大量村民开始外迁,全村曾一度只有20户人居住。

  2004年,该村作为北京市“旧村改造”13个试点村之一,采取由政府提供货款担保等方式,对全村68户村民中的67户房屋进行整建制拆迁,统一规划,集中施工,按照农民要求和民俗旅游接待标准,分别修建了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二层住宅楼。

  2005年秋,新村建设完成了整体拆迁重建和所有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兴建了亲水中心湖、娱乐休闲广场、篮球广场、乒乓球广场和老年活动站。新村建设将山村历史文化传统、现代化建筑风格和秀丽的山区风景融为一体。到玻璃台新村住农家新居,品“四盆八盘玻璃宴”,成为城里人的一种休闲时尚。

  新村建设以“旅游富民”为主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题,以民居改建为主要内容、以整拆整建形式的新村建设。打破传统农村的面貌,建设小区式新农村。

  玻璃台新村由于四面环山,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自然资源为依托,确定了“旅游强村,旅游富民”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格局,以民俗旅游接待为主,生态旅游、景区景点为辅的第三产业格局。全体村民全部从事乡村旅游接待或间接为乡村旅游提供产品,产业格局的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农业的转型:由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人员转型;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转型,放大农业效益,达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目的。

  新村建设取暖采用太阳能地热供暖,大幅度降低采暖成本,既达到了供暖标准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太阳能在取暖的同时又提供生活用水,较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民俗旅游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新村建设建设采用了新建筑结构、生物质气采暖、太阳能地管供热以及吊炕等新技术,24小时提供生活热水,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6度。使村民、游客在冬天同样能够享受到温暖的服务。

  通过建设,玻璃台村已成为高档次、高水平的民俗旅游专业村。民俗户通过产业发展,变生活资料为生产资料,走上一条民俗旅游致富路。

  开展民俗旅游培训

  统一规划村容村貌

  玻璃台村是以发展民俗旅游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俗户的旅游服务礼仪、烹饪水平、外语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玻璃台村民俗旅游事业的发展。为此,村委会每年都会组织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服务礼仪、烹饪技巧、旅游从业基础知识、基础外语等,并且每次培训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玻璃台大队部,有三个功能齐全的会议室,可以根据游客或其他需要开会的人要求开各种会议,也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以看电影,听讲座。

  玻璃台村村民一个个化身为农家院“老板”。玻璃台村通过70年的奋斗与创造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政府大力推动的生态环境保护下,玻璃台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民俗旅游业,解决农民增收共同致富问题。

  2006年玻璃台村启动绿化工程,投资70万元,对新村中心河道两旁、各街道、人文景观等处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绿化面积为6000亩,栽种银杏、香花槐、杜仲等等二十余种树木和花灌木3000多棵,全村绿化工程已完成。

  新农村建设为山区民俗旅游提供了环境保障,新村采取了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并在全村主街道安装了80盏太阳能路灯;新村建设为农村产业调整提供了平台,新农村、新民居、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老百姓走向了民俗旅游致富之路。村内环境整洁,每天各家各户都会把自己院落周围打扫干净整洁,而且有游客放爆竹的话,村里面也有相应的制度:谁家的客人放的爆竹,那就由谁家来把爆竹残骸打扫干净,把责任确实落实到各家各户。

  玻璃台新村的建成不仅从硬件上改变了原来的村容村貌,而且也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质。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村民真切得体会到学习文化知识和服务礼仪的重要性。村委会也积极组织了针对村民的一系列文化素质和旅游知识的培训活动。

  如今,玻璃台村到了晚上的空闲时间,百姓自发组织的扭秧歌队和歌舞队。在火树银花的映衬下,玻璃台那美丽的脸庞闪耀着更加的光芒。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