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2023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之声

全国政协委员曹鹏: 让数字技术服务各行各业

时间:2023-03-10 11:19:05 来源:消费日报

4.jpg

  “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感到非常光荣,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了能履行好委员职责,最近这些天一直在做各种准备。”全国两会开幕之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非常忙碌,长期工作在科技创新、企业经营一线的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培育新型实体企业、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带来了三份提案。

  发展新型实体企业

  以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下,数实融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曹鹏长期关注数实融合创新发展,加入京东16年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他在实践中观察到,当前我国数实融合整体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亟待突破。比如,数字技术尚未全面融入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中,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释放;消费互联网发展快于产业互联网,农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敢、不会的困境,数字鸿沟有加大趋势。

  同时,曹鹏也看到,在数实融合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兼具实体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不仅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内部数字化升级,还发挥技术外溢作用,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产业链降本增效。

  为此,曹鹏提出培育和发展新型实体企业,鼓励其积极参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对于增强各行各业数实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新型实体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实体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跃升发展;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参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发挥新型实体企业‘链主’作用。”曹鹏说道。

  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结合自己平时工作中的观察与实践,曹鹏认为,虽然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近年来持续夯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畅通双循环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挥了不少作用,但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如智能物流及仓储设施滞后、数智化能力不高、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已经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瓶颈。据统计,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4.6%,远高于发达国家8%左右的水平,制约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为此,曹鹏提交了《关于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的提案》,从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服务企业、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高效协同的社会化供应链体系多个角度,建议对供应链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升级加大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鼓励各市场主体参与,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数智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助力高质量就业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以及网络主播等多种新就业群体。这类就业形态由于用工方式、时间、关系都较为灵活,不仅满足了一部分特殊就业人群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的需求,同时也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人社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到2亿人,占总人口数量近七分之一。

  对此,曹鹏建议,完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出台新就业形态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不同劳动关系标准;研究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积金灵活发放制度;加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包括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院校和企业实现产教融合,完善企业对新就业群体的技能认证体系等。“在吸纳新就业群体方面,京东集团的成绩有目共睹,京东体系目前拥有超过54万名员工,其中大多数都是快递员、仓储分拣员以及客服人员等新就业形态。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应高度重视其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曹鹏说道。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