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艺双升级 一把伞与一个鸡蛋重量相当
□ 本报记者 刘 元
前几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刚刚经历了首场大范围高温过程,多地气温超40℃,突破5月同期最高气温记录。作为夏季必备单品,伞具市场迎来销售旺季。
“我之前用的是能自动开合的晴雨伞,但比较沉,最近为了通勤特意买了一把更小更轻的防晒伞,主要追求轻便。”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
陈女士的话说出了很多消费者的心声,商家也敏锐察觉到市场需求。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防晒伞”,几乎每一件商品都把“轻”或“小”标注在显眼位置。在此背景下,超轻伞作为近两年伞具中的新势力“异军突起”。淘宝平台上一款相关热门单品在一周内已经卖出超过百把,过去一年内卖出超过一万把。
受到消费者喜爱的超轻伞是什么样子?记者了解到,目前行业内并无明确、规范定义,但其伞重大多小于百克,较轻的伞重量仅有60多克。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把伞与一个鸡蛋重量相当,即使较重的伞也轻于一个柠檬。
超轻伞究竟“轻”在哪?产品制作有何奥秘?
“伞具想要做到超轻,必须要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做出创新。”业内人士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传统伞具一般使用玻璃纤维,超轻伞多选用碳纤维为材料,在减重的同时保证强度和韧性。由于伞具本身超轻,因此为了提高抗风性,部分品牌会在结构设计上下功夫,这也导致了超轻伞的成本远高于普通防晒伞。比如,玻璃纤维的价格是每公斤8—12元,而碳纤维每公斤的价格超过300元,仅计算材料成本,超轻伞就已经相当于普通防晒伞的30倍,这其中还没有计算相应的研发设计、运营推广等费用。
此外,周先生还表示,目前大部分伞具品牌都试图在轻便性与抗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超轻伞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抗风能力较弱,因此更适合在无风或微风的晴天使用,风力较强的雨天并非它的使用场景。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制伞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基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们防晒意识增强,防晒伞具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太阳伞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10%。
在此背景下,超轻伞的出现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现在消费者不再“一把伞走天下”,更多人会购入多把伞,一把伞对应一个使用场景。刘基安向记者介绍:“除传统户外防雨需求外,随着日常通勤、徒步等更多使用场景涌现,消费者对伞具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而超轻伞只是中国伞业创新的一个缩影。”
刘基安指出,目前,中国伞业在防晒技术、结构设计、智能化等方向进展迅速。比如,采用多层复合涂层、UPF值50+的防晒技术可做到阻隔99.2%紫外线并有效降低伞下温度;采用348根高密度纤维与黑钢复合伞骨形成网格支撑,能让伞具在7级风力下保持稳定;采用反向折叠设计的伞具可以避免雨水残留……未来,中国伞业将呈现“技术驱动、绿色转型、场景细分、全球布局”的立体化发展格局,以创新为发展核心,构建从材料研发到智能应用的完整生态,响应国家政策与消费趋势,进一步抢占全球伞具市场份额。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