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刘 元)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手机壳、文具盒……近年来,DIY、手作等消费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欢迎。那么DIY到底在何处吸引人?“鸡蛋理论”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点。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个食品厂推出了一款蛋糕粉,但是销量一直不佳。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在查看了配方表和研究了用户的心理习惯后认为蛋糕粉的配方太齐全了,导致家庭主妇们失去了亲手做蛋糕的那种感觉。于是他建议拿掉配方中的鸡蛋,让用户自己去购买,从而产生参与感,蛋糕粉的销量真的有所提升,这就是“鸡蛋理论”,也叫半成品经济学。
对此,美国经济学家丹·艾瑞解释为,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会对事物本身发生改变,也会改变我们对该事物的评价。通俗地讲就是,对于一件物品,我们付出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此后,又有人在“鸡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70/30法则”,也就是如果使用70%的成品与30%的个人添加物,消费者就能以最少的劳动,在工业化基础上打造出个性化产品。
再说回DIY。首先,DIY消费往往会提供一个或几个半成品给消费者自由发挥,这与成品直接售卖最大的不同是,在不增加难度的情况下,给予消费者体验感与成就感,让消费者置身其中,付出一定的劳动,从而在心理上高估该产品的价值。同理,需要简单准备葱姜并自行加热的预制菜、付费采摘的果园、自行拼装的半成品家具、提供设计草图贴纸的手工模型制作包也看中了这一点,厂商没有选择将完成品直接交给用户,而是利用半成品降低制作门槛,让“手残党”轻松上手,在制作过程中得到成就感,从而“高估”产品。
其次,相对于流水线上数以万计、千篇一律的产品,每个人设计的产品都更符合自身审美及需求。以数码产品为例,目前,Apple、Vivo等品牌均提供产品激光雕刻服务,可以为手机定制文字、图案,融入用户自身的设计元素,定制手机壳也是如此。对消费者来说,这些定制产品色彩丰富、设计新颖,以创意彰显个性;对商家来说,定制产品巧妙地解决了流水线产品“众口难调”的问题,也节约了设计成本。
此外,DIY产品的社交价值也不能忽略。事实上,除了自用,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将手作产品当作礼物。相较大部分可以轻易买到的产品,手作产品独一无二,更能凸显赠予者的新意与诚意。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