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调查

影院营业率重回80% 商场客流恢复明显

全国线下消费按下回暖“加速键”

时间:2022-12-23 11:49:20 来源:消费日报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作为线下场景消费载体,北京各大商场客流量恢复明显,线下消费正按下回暖“加速键”。

  同样,在全国多地发放消费券等多重利好消息的提振下,线下影院、餐饮、酒店旅游、剧本杀等消费场景的客流也在逐步回暖。

  观影、旅游等线下消费逐渐回暖

  12月16日上映的《阿凡达2》带热了沉寂已久的电影市场,也带动了商场客流的回升。

  “周末有不少人来看电影,一间可容纳230人的杜比影厅观影人数能达160人左右。” 12月19日,记者在北京丽泽天街万象影城观察到,即便是工作日也有不少消费者在排队等待电影开场。该影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阿凡达2》上映以来,影院的人流就逐渐多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12月16日,即《阿凡达2》上映首日,全国影院营业率为83.20%,营业影院达10398家,继今年10月5日之后,时隔71天影院营业率重回80%。截至12月19日,全国影院的营业率仍维持在80%左右。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北京多家商场客流恢复明显,有部分餐饮门店也迎来消费小高峰。12月18日,记者在西红门荟聚商场看到久违的排队消费场景,一楼的Manner门店更是出现了“爆单”的情况,忙碌的服务员甚至因为忙不过来暂时停止了接单。

  “朝阳大悦城、新奥购物中心、石景山万达等门店迎来‘新十条’后首个周末消费小高峰,燕郊、保定、邯郸等城市门店客流也在恢复。”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虽然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是周末两天迎来消费小高峰,晚餐时间段出现少量排队情况。”北京某海底捞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不少剧本杀店也开始陆续恢复营业。“这两天门店都在做消杀,消费者最早可预约本周四的场次。”北京中关村某剧本杀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圣诞节来临之际消费者更多,目前,24日下午的场次基本全部被预订出去了。

  同样,近期旅游市场也快速恢复。OTA平台飞猪发布的《飞猪2023年元旦出游风向标》显示,近一周,元旦、跨年等相关产品搜索量环比上周增长超6倍,元旦出行的机票预订量环比上周增长超3倍,元旦前往海南、云南、广东等气候温暖目的地的商品预订量近一周翻倍增长。

  “除泡温泉外,滑雪、逛乐园、游湖、露营、围炉煮茶、酒店剧本杀、漫游古镇、看烟花、登山等是今年元旦的十大热门玩法。”飞猪方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最近几天,消费者在今年“双11”期间囤的酒店玩乐套餐迎来了预约入住小高峰。

  除了元旦旅游预订迎来高峰,随着东北、华北等地的滑雪场陆续“开板”,冬季冰雪旅游逐渐升温。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南方室内滑雪场近半个月的订单量环比上涨1倍。

  应重点聚焦住行和服务消费

  近期,多地发放消费券提振市场消费信心,部分企业也通过现金券拉动业绩增长。

  “近三年来,各地政府相继开展了发放消费券助力消费复苏的活动,消费券已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举措之一。以往,我们都是参与政府主导的消费券活动,这次我们是以集团为主导,各品牌参与的形式举行。”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公司计划投放共计5亿元储值赠送的现金代金券,从‘参与’到‘主办’,从‘被动’到‘主动’,从‘政府救市’到‘自行破冰’,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渠道助力消费复苏,为餐饮行业增强更多的活力。”

  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消费回暖,新零售专家、鲍姆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认为:“对于购物中心、百货企业来说,应该抓紧发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议各地从税收等方面入手,为零售、餐饮企业减轻负担,助力零售企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则表示,促消费的重点领域应聚焦在住行和服务消费。“这些是消费大盘的重头戏,既具有很强的消费拉动效应,也是未来较长时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热点领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政策空间,也更能产生顺势而为、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费行业的预期将在明年3月份、4月份逐渐恢复。”信达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嘉仁告诉记者,这其中,消费情绪改善是消费恢复的重要因素。“不过,单靠消费券很难撬动消费者手中更多的金钱,更多的还是要拉升消费者的收入及消费乐观情绪。”

  (本报综合报道)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