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避暑胜地哈尔滨迎来旅游高峰。作为城市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韵味,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探访。
去年10月,哈尔滨市出台《关于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全方位保护,遵循“规划引领、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动态监管、共建共赢”的原则,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活化利用。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鼎盛时期曾汇聚4000多家商号。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遗产,该街区近年来通过修缮建筑、复兴老字号、打造文旅IP,开启了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数据显示,2024年街区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消费同比增长超50%。近日,记者走访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了解这个百年建筑群落所打造的消费新场景。
图为游客正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内游览。
本报记者 赵 曦 □ 黄芷凌 文/摄
“修旧如旧”式改造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暑假带孩子来哈尔滨避暑,做攻略时发现了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这个‘宝藏地’,当即决定安排行程,让孩子边玩边感受历史文化。”游客田女士表示。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国内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其主要特点是临街立面采用华丽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而细部纹饰的雕花图案取材于中式传统祈福元素,建筑内部空间则遵循典型的四合院布局。
记者漫步街区,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源自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望火亭、合院式设计,建筑外墙上寓意吉祥的鲤鱼、葡萄、石榴、牡丹等中式传统元素,以及随处可见的历史建筑标识牌,如“南二道街45号,原义顺成、义顺源商号”,都无声诉说着街区的深厚历史。
正在拍摄街景的方女士告诉记者:“沿着街道走,造型精美的建筑立面随手一拍都很有氛围感。尤其是夕阳余晖下,金色的光线洒在建筑上,令人叹为观止。”
跟随人流前行,记者注意到百年历史建筑“泰来仁”内的人民咖啡馆前聚集着不少拍照的游客。抬头望去,楼顶高耸的红五角星、大面积的红色墙面,以及“人民咖啡馆”的书法体牌匾,与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而在街道一角,历史建筑“东永德”的墙面上点缀着色彩缤纷的气球花,入驻商户麦当劳巨大的字母“M”和薯条装饰,成为街区的新晋打卡地标。
图为商户入驻的百年历史建筑“东永德”。
哈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护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原真性,公司通过多方查证资料,对区域内街巷、院落及建筑实施了“修旧如旧”式改造。同时,要求入驻商户遵循“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设置广告标识及建筑装饰,使老建筑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如今,随着一栋栋老建筑修缮完成并焕发新生,新业态不断涌入,孕育出蓬勃的消费活力。
老字号老手艺荟萃
8月2日下午5时,有着“百年餐饮老街”之称的南二道街香气四溢。记者推开张包铺的店门,只见两层楼42张餐台座无虚席,还有不少顾客在等位。明档玻璃后,工作人员正在揉面、和馅、包包子,一派繁忙景象。店员介绍,该店每日从上午10时30分营业至晚间8时,顾客络绎不绝,日销包子近五千个,其中特色排骨包更是每桌必点。始创于1902年的张包铺秉承传统技法,坚持现包现蒸,以老味道延续百年商魂。
与此同时,始于1934年的老街砂锅居外卖窗口也已排起长队。工作人员忙着称重装袋,一盆盆热气腾腾的熟食接连被端出。室外餐区,顾客们正品尝着砂锅油饼和熟食拼盘。“一边赏特色建筑,一边品地方小吃,真是十分惬意。”正在就餐的林先生告诉记者。
图为夜幕降临时亮起灯光的老鼎丰。
走出南二道街,一股香甜气息扑鼻而来。记者循香而去,一栋三层建筑映入眼帘——立面雕饰着葡萄藤、石榴纹、松鹿等中式传统祈福元素,墨绿色的门楣上镌刻着“老鼎丰”三个鎏金大字。步入店内,记者看到一层玻璃柜前陈列着各式传统糕点,饮品站内则提供果汁、咖啡、比萨等。二楼“冷饮厅”内,招牌冰糕几乎每桌皆有。从二楼转入庭院,红砖绿瓦的景致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我们看这边人多就进来了。本来只想买点糕点,结果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正好让老人孩子坐下歇歇脚、拍拍照。”带全家出游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糕点老字号,如今已发展为集糕点销售、冷饮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这正是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立足历史人文底蕴,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商业活力的生动写照。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街区通过招商引入百余家特色商户,打造“文商旅融合”生态。其中,南头道街聚焦古玩,南二道街以特色餐饮为主题,南三道街则以文化创意为特色。商户入驻率从2021年的不足50%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95%以上,呈现“一房难求”的火热局面。
沉浸式剧场演绎百年“尔滨故事”
走进全场景融入式体验街区“尔滨故事”,记者看到年轻演员们正踏着欢快节奏起舞。他们充满活力的表演吸引着两侧观众,现场掌声与笑声不断。
图为“尔滨故事”入口。
行走在“街路”上,只见“巴洛克酒店”“哈尔滨地方戏院”“忠良武馆”等霓虹灯牌闪烁,“黄包车夫”吆喝着“道里二角一位”,售卖冰糖葫芦、报纸的“小贩”穿梭其间……丰富的场景演绎与NPC(非玩家角色)互动,为游客带来新颖的沉浸式体验。“感觉一秒穿越到百年前的哈尔滨,体验感相当不错。”一位游客赞叹道。
据了解,位于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景阳街入口B4栋的“尔滨故事”,总面积逾2万平方米,打造了“老城故事”“龙江传奇”“丝路印象”等主题场景,集主题演绎、互动体验、非遗展示、特色美食于一体,将百年老街变为大型沉浸式剧场。
历史味、文化味、烟火味,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一街一巷里有机融合。此外,街区还经常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在今年6月28日首个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之际,鸿兴隆百货二楼便化身为“移动的音乐舞台”,三场阳台音乐会涵盖萨克斯、小提琴、吉他弹唱、手鼓等多元表演形式,以“音乐叙事”唤起市民和游客对城市文化的深层共鸣。
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活化”实践在哈尔滨已成为常态。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哈尔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工作,已基本确立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历史城区、16片历史文化街区、9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0片历史性绿地、958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文物建(构)筑物以及303处历史建筑的完整保护体系。2024年10月,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将每年6月28日设立为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旨在持续扩大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塑造城市优质文化IP,开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