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斗卫星成功发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背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个拥有50年历史的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送走了所有的北斗导航卫星,还送走了包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在内的登月探测器。其出镜率之高,已是家喻户晓。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全民科普的需要,一些昔日神秘的科研基地如今已成为热门旅游胜地。搜索“西昌旅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定在必去之列。西昌与文昌等卫星发射中心一样,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去参观游览。
这些年,大型科研基地“变身”旅游胜地并非个例,这些辉煌的科技圣地不仅让中国人自豪,也令人向往,想要一探究竟。前去参观的人群,不仅局限于科技爱好者,从老人到小孩,从亲子游到研学游,“科技+旅游”不断升温。2017年,位于贵州黔南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对外开放游览,使游客能够近距离地参观这个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天文望远镜。同年,“天眼”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湖北宜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被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体现了“科技+旅游”的深度融合。
人类借助科技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探底,探索未知和未来。从这一点上看,旅游与科技相似,都是为了远方与未知,也因此充满魅力。科技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不仅能拉近科技与普通人的距离,也赋予了旅游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旅行,是比教科书更生动的一次科普,会给许多人撒下热爱科学的种子,也有助于孩童立志攀登科学高峰。
对于地方发展来说,“科技+旅游”更是一张硬名片。以“天眼”为例,与“天眼”一同打开的,还有原本偏远闭塞的黔南山区。依托“天眼”的品牌效应,平塘县在周围开发出甲茶风景名胜区、玉水金盆观景台等旅游资源,形成了以“天眼”为核心的景区群。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同样如此。作为“神舟”系列飞船的主着陆点,四子王旗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着力发展航天文化。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身骑骏马的少年在四子王旗广袤的戈壁上追逐着陆飞船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充满向往。那一刻,就连笔者也想立马去四子王旗,看看那广袤的天地,领略豪情万丈的内蒙古风情。
“科技+旅游”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但对于游客来说,在游览时,别忘了遵守参观地的相关规定。不同于一般旅游景点,这些科技旅游基地大多属于重要的科研场所,需要参观者的精心爱护。如此,远方才更迷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