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安全 > 文化教育

江苏省丰县王沟镇:麦秆艺术进社区 非遗文化共传承

时间:2023-09-13 10:38:00 来源:消费日报网

       麦秆画,据考原属宫廷工艺品,是古老的传统工艺,一直在民间绵延不断。麦秆画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它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9月12日,江苏省丰县王沟镇王老家村党总支书记、丰县麦秆画传承人刘尊龙走进王沟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了一堂生动精彩的讲座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制作讲座。

  麦秆画以小麦秸秆为创作原料,是我国民间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刘尊龙正是当地这门艺术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坚持创作,融合时代元素推陈出新,积极带动村民参与麦秆画制作。为了使这门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经村民代表一致同意,村里专门建了“麦秆画小屋”,用以陈列大家共同创作的麦秆画作品,传播民间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jpg

  刘尊龙首先为大家讲解了麦秆画的历史,学生们了解到麦秆画起源于隋唐时期,接着告诉大家麦秆需要精挑细选,麦秆剪断后,还需要泡软,然后将秆子剖开,刮掉瓤,再用熨斗熨平,从普通的麦秆到制成一幅画,流程复杂,需要好几天甚至好几周的时间。麦秆画在技术上吸收融合了传统的国画、烙画、剪纸、浮雕、刺绣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还可以把麦秆可以染成各种需要的颜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鸟、亭台楼阁等麦秆画艺术品,跃然画屏,呈现天趣合一、恰到妙处的意境。刘尊龙说一幅麦秆画要经过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这对创作者的耐心和毅力都是一种考验,只有心无旁骛、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才能打造出令人称赞的精致作品。

  传承非遗项目,弘扬民俗文化。通过这次活动,让麦秆画艺术走进社区教育中心,让大家近距离地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麦秆画制作,小麦秆“画”出大世界,指尖上“传”非遗文化,让传统文化之花,开在老百姓的心中。(范丽)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孙亮
相关新闻